上午,与会人员分别实地观摩了息县孙庙乡何营村、项店李楼村稻茬弱筋小麦抗逆高产稳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听取了技术负责人对示范基地建设和小麦生产情况的介绍。
信阳是弱筋小麦的主产区,近年来,国家及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以小麦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围绕稻茬小麦抗逆优质高产高效及大面积均衡增产开展工作,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在小麦品种推广、技术示范、试验研究、技术培训、生产服务和信息采集等方面精心组织,严密实施。通过在各个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开展示范基地高产创建活动,使信阳小麦生产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示范基地的主要技术为秸秆还田,深耕结合旋耕,测土配方施肥,重视底肥,氮肥前移,种子包衣,窄厢深沟与“四沟”配套降湿技术,机械宽幅条播匀播,病虫草综合防控与“一喷三防”技术。
观摩期间,陈金平站长还组织专家对示范基地现场进行了测产。示范区百亩方平均有效穗42.03万,平均穗粒数35.0粒,千粒重按扬麦15信阳常年结果42.5克计算,八五折后产量为531.4公斤/亩;千亩方平均有效穗38.5万/亩,平均穗粒数34.5粒,千粒重按扬麦15信阳常年的42.5克计算,八五折后产量为479.8公斤/亩。
肖世和首席对信阳市小麦高产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河南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2020年小麦要在目前600亿斤总产水平上再增加100亿斤,总产达到700亿斤,信阳小麦生产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面积潜力大,目前信阳“白茬”田面积300多万亩,增加小麦生产面积十分可行,而河南省其它地区再增加耕地面积已不可能。二是产量潜力大,信阳小麦产量较低,平均单产310公斤左右,低于全省400公斤平均水平。增产空间比豫中、豫北部地区小麦、玉米及豫南水稻等作物要大得多,信阳的小麦生产大有希望,产业化大有作为。
在下午举行的技术培训会上,肖世和研究员作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作用”的报告,从生产良种化、栽培机械化、植保轻简化、产品优质化等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对国家粮食生产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大家对产业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体系工作和体系人有了更深的敬意;郭天财教授作了“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报告,介绍了世界粮食安全现状、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地位、小麦生产发展对策措施、信阳小麦生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等;陈金平站长介绍了信阳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信阳小麦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开展情况。
国家以及我省小麦届顶级专家齐聚一堂,亲临信阳指导小麦生产,共商小麦产业发展大计,并作精彩授课,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深受鼓舞。大家都觉得参加本次会议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学到了先进的小麦生产技术,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很有帮助,更加坚定了做好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