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2015年产优协调改良小麦育种研讨会在市农科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赵振东,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新友、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志勇、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友军、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副市长刘政及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代表观摩了周麦22千亩高产示范方和市农科院的小麦实验田,并就产优协调改良小麦育种工作进行研讨交流。
首先,副市长刘政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作物育种创新以及周麦系列品种所取得成效。并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我市农业科技、种业发展等工作给与大力指导和支持,促进我市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这次会议,他说,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周口市农科院科技成果的展示,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聚会和盛会;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研讨会,召开的非常必要、及时,具有重大意义。
陈剑平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周口市农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几代人长期致力小麦育种,取得了一系列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全国小麦增产稳产高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地市级科研单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他强调说,第一点要处理好“政府要粮、农民要钱、市民要命”的问题。在做好粮食贡献的同时,能不能在增加农民收入,包括在新常态下催生新产业,包括跨越合作,跨界合作;第二点要挖掘品种的产量、质量的巨大潜能。我们在追求品种高产稳产的同时,怎样通过一定的支持,方法的改进,使我们的高产稳产的品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这两个关系的处理,即是追求高产稳产,在800公斤,850公斤,900公斤以上,但是同时怎样的挖掘这些增产的能量,是比搞育种更重要;第三点要考虑到我们现行流行的育种的情况。从一般育种方面来讲,就是稳产、多抗,最重要的是方便,从农民的角度来讲,就是怎样通过跨越合作、跨界合作,怎样将科学家们辛勤汗水换来的结晶,这么好的效果,能够变成真正的生产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等作了重要讲话,相互交流了小麦育种工作经验,深入研讨了目前小麦育种工作现状,提出了做好今后小麦育种工作的新理念,并对我院小麦育种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周口市农科院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他们干劲足、创新意识强、有活力,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作为地市级农科院,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实属不易,他们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周口市农科院育种思路清晰、思想超前,潜力很大。
为促进进一步交流合作,周口市农科院诚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为发展顾问,今后,我院会认真领会陈剑平院士、赵振东院士等专家的意见建议,做强农业,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并重、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上来,加快我市小麦育种创新工作,确保小麦育种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更好地展示周口形象,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周口崛起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