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农科院为了加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进程,自2005年起,恢复了水稻常态化南繁加代育种工作。经过10年育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水稻新品种选育、科研项目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0年来,信阳市农科院先后培育出Ⅱ优1511、Ⅱ优688、珍珠糯、D优2035、冈优5330、6优53、青两优916、嘉糯Ⅰ优721、广两优916、D优3138、信粳64、川香优156、F两优6876等13个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以及现阶段尚有18个水稻新组合(品系)正在参加国家或河南省水稻良种中间试验,为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育种年限的缩短,催生了一批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结题验收,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也催生了一批科技项目的立项建设,如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冈优5330中试与示范”、“高产优质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试验与示范”,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88的中试及示范”和“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珍珠糯的试验与示范”,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强优势杂交稻新品种选育研究”、“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培育与示范”和“籼粳亚种间杂交强优恢复系的创制与应用”等。南繁加代对于以上科研项目的顺利立项、组织实施及结题验收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信阳市农科院以南繁为纽带,通过参观基地、项目座谈、访问等形式,先后与10余家国内科研院(校)所、种业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开展攻关协作,促进了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常年引进和交换资源材料100余份,丰富了遗传基础,创新、利用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推动了传统的“经验育种”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跨越。南繁项目实施10年来,南繁科技工作者进行着艰苦的科研攻关,洒下了辛劳的汗水,锻炼了科研能力,提升了个人素质,丰富了育种经验,均已成为颇有成就的科研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