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3月4日:A1 百姓关注
大别山区春意闹
——省农科院在罗山县进行技术扶贫得到果农点赞
阳春三月,大别山区杨柳吐翠,草长莺飞。对于信阳市各县150名葡萄、梨合作社成员、种植户来说,3月2日这一天意义非凡。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罗山新都国际大酒店一楼会议室,参加省农科院专程主办的“葡萄、梨消费需求特征与生产转型研讨及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观摩会”。会议邀请了上海交大博士导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王世平教授和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站长、省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王鹏研究员等权威专家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这场有关果树栽培的丰盛套餐,点燃了一批富有创新创业创富精神“果树创客”的火种。这次会议是省农科院和罗山县政府共建的“河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由省农科院园艺所、罗山县农业局、罗山县农科所联合承办。
背景:葡萄好吃树难栽
据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吕中伟介绍,我国鲜食葡萄面积、产量多年来连续居世界第一位,但进口量也是第一,其中原因出在国内种植理观念落后,生产管理技术低下,品质和商品性差。国外销售的葡萄叫商品,而中国销售的则叫农产品。原来是三分种七分管,现在要求一分种九分管,采用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模式迫在眉睫。
上世纪80年代,信阳地区大面积发展葡萄、梨等果树,由于生长期降雨量较多、种植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效益差,许多种植户只能含泪拔树、毁园,损失惨重。多年来,当地市场需求的葡萄、梨90%靠外地调入。2012~2015年大别山区罗山、新县、新蔡、固始等县发展葡萄、梨上万亩,生产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省农科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确立了院县合作重点帮扶县,采取项目带动、专家指导、人才培养等措施,坚持“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方针,送技术到基层,帮助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早日实现农民收入的“倍增计划”,省农科院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院县合作项目,在罗山等县引进葡萄、梨新品种,进行新技术示范,开始为该地区葡萄、梨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进展:这里的葡萄格外甜
自2012年院县合作项目实施以来,省农科院园艺所每年都定期在罗山召开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会,不仅吸引了信阳当地的种植户,还有来自驻马店、南阳等地区的果农。
罗山县沁香苑农民葡萄合作社祝丽萍是受益者之一。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2013年她种植10亩葡萄,次年每亩挂果1000多斤,每亩收入12000元;去年每亩产量3000斤,收入30000多元,当年又扩建了60亩。信阳雨水多、周期长,不利于葡萄生长,专家指导我们进行避雨栽培,减少了病虫害,农药、肥料用量减少,葡萄生长健康,甜度高、商品性强、无公害。今年准备做电子商务、游园休闲观光,准备进葡萄酒设备,生产优质葡萄酒。
3月2日的培训会上,王世平教授主讲了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王鹏研究员讲解了阳光玫瑰葡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站长王东升研究员主讲了梨新优品种及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介绍。其他来自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全国葡萄病虫害协作网的专家分别从葡萄和梨品种、栽培、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等方面为种植户带来了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并针对葡萄种植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来自遂平县阳丰镇肖庄村的李国昌听得津津有味。他告诉记者,他的种植园有苗葡30多亩,鲜食采摘葡萄40亩,全部专家推荐的品种和技术,每亩收益3万多元。参加培训的果树种植大户纷纷介绍,目前正是果树春季管理关键时期,专家的指导好比一场及进雨,今年的好收成有指望了。
意义:科技进步助农业“腾飞”
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研究员徐小利指出,自2012年院县合作正式启动,罗山县葡萄由原来每亩地收入不到10000元,到目前收入20000元左右,近年来的果树果品过剩,通过专家调研,根据整个产业现状进行了形势分析,果树的上山下滩,不与农田争地等进行了结构调整,把老品种更新成新品种,成熟期根据市场供销情况微调,并对葡萄控制产量提质增效。
省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创新建设农技推广渠道,为农民提供贴心农技服务,已逐渐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十二五”以来,作为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省农科院充分发挥自身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大局,联合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省11个县(市),共同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开展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工作,围绕“传播、支撑、引领”的理念,加速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为全省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提供技术支撑,更为全省现代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表示,面对农业结构转型、粮价下滑的新形势和新业态,中央和农业部要求农业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今天,由省农科院主办,国内权威专业主讲的果树培训大餐,提高了果农的生产技能,促进了果树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亮点。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