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袁红雨教授汇报了特色学科获批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研究进展,安排了下一阶段学科群建设的重点工作。
段仁周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群建设项目是培育信阳农学学科优势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繁荣发展信阳农业科学,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一体化格局,必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历史影响。学科群建设启动以来,信阳市农科院加强思想、平台、力量、机制和工作的对接融合,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坚定了进一步搞好校院合作的信心。他强调,信阳市农科院将努力做好自已承担的工作,切实推进学科群建设,为信阳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群建设启动以来,信阳市农科院有9个水稻新品种进入国级和省级试验;获得水稻新品种保护授权3个。申请水稻新品种权保护2个,茶叶新品种保护权5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了一批核心期刊论文。获得了一批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组建了“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豫南“籼改粳”院士工作站正在积极筹建中;以“千名种田大户科技服务行动”为抓手,开展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种粮专业合作社技术培训17场次。推广豫南“籼改粳”技术和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专利技术,建立“籼改粳”万亩示范基地1个,千亩示范基地3个,百亩示范点10个。建立“泥质法”育秧专利技术万亩示范基地1个,千亩示范基地4个,百亩示范点6个,信阳应用面积超过150万亩,部分乡镇达到95%,豫南水稻耕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