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11月10日:A2版,综合新闻
我省启动优质草畜专项行动计划
助力种养业供给侧改革
本报讯 11月3日,在省财政厅、省农科院的支持下,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八家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在郑州市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推进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草畜专项。
据专项负责人徐照学研究员介绍,在全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中,优质肉牛奶牛是重点发展对象。但当前,肉牛奶牛养殖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育肥畜价格倒挂、进口畜产品冲击、基础母畜存栏量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优势区域市场主导地位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养牛产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急需“增效调优”;二是以紫花苜蓿、全株青贮玉米、燕麦等为主体的优质饲草日益短缺,草业短板效应凸显。
今年6月发布的《河南省推进优质草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以驻马店恒都、南阳科尔沁、焦作伊赛等十大肉牛产业集群和焦作蒙牛、济源伊利、郑州花花牛等十大奶牛产业集群为依托,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今年将确保完成新增肉牛20万头、奶牛5万头,新增生鲜乳20万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00万亩。
优质饲草专题负责人冯长松介绍,今年全省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试点县由去年的8个增加到30个以上,在黄河滩区大力推广紫花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以“粮改饲”试点县建设为示范,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青贮苜蓿,围绕肉牛奶牛“双百万千亿斤”产业化工程,强化优质饲草种植,高效保障产业发展。
据徐照学研究员介绍,此次草畜专项行动计划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八家相关科研院所协助, 联合畜牧、临床兽医、疫病检测、动物营养、草学、玉米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信息等9个学科, 135名技术人员协同,35家示范基地全力推进。
为加强协调,明确职责,顺利推进,专门成立了专项协调管理小组,技术专家组,培训与宣传组等分别负责专项协调与技术集成示范,资金风险防控与效果评估等。会议要求严格按照省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通过该专项的推进实施,计划示范推广优质畜草品种15个、肉牛良种示范规模5万头,配套产品19个、节本增效技术25项、布局饲草、肉牛和奶牛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0个,服务龙头企业1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30家。培训农村种养能手3000人次以上。(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