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河南科技报》:兰考优质果品是这样炼成的

《河南科技报》,814B1版,农资专刊

 

引进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培训新农民

兰考优质果品是这样炼成的

 

去年3月栽种,今年8月优质丰产,省农科院与示范基地联合实施的设施园艺高效种植模式集成与示范项目,是可以复制的高效农业样板。810,兰考县兰阳乡城关办事处朱庄村,兰考葡萄、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暨葡萄、梨开园仪式正在举行,面对硕果累累的一年生新品种葡萄,兰考县副县长王世俊兴致勃勃地向嘉宾介绍。据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介绍,依托院县精品合作工程,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专家通过引进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培训新农民,在兰考走出了一条实施高效农业、发展优质果品的新路径。我省知名果树专家及附近3个乡镇的葡萄种植户近百人参加了观摩。

品种优质化,从产品到精品

同样是葡萄,常规品种路边摊点低价甩卖,阳光葡萄不在果园高价预订进不到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果品提出了精品化、高档化、优质化、安全化的要求,市场迫切需要推广优良果树品种。

针对这一现象,省农科院园艺所王鹏葡萄项目组在去年兰考园区规划时就从优良品种入手,在品种区划、葡萄长廊、田间道路等方面全面谋划,根据当地土壤、水肥条件引进了阳光玫瑰、夏黑、巨玫瑰、金手指四个具有市场前景又各有特色的品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晚熟品种还在孕育果实的时候,虽然才一年生,但玲珑圆润的夏黑已经芳香扑鼻,宛如一串串黑色宝石悬挂在枝头,摘一粒连着皮吃放在口中,立刻口舌生津,无核无渣,浓甜爽口。

据悉,除夏黑是早熟品种外,巨玫瑰、金手指是中熟品种,阳光玫瑰是中晚熟品种。四个品虽然都是高档品种,但错锋上市,利于园区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完成了从产品到精品的转变。目前,各品种长势旺盛,第一年就有望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规范化,从农活到绝活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王鹏研究员指出,这种传统观念是绝对不适于高效农业的。对于兰考项目区果树栽培,省农科院专家给予了整个生育期全程栽培技术指导,并示范推广了当地果农闻所未闻的4项新技术。在专家指导下,园区采用高光效树形构建技术,构建高宽垂、小棚架树形,提高叶幕层光照度,提高光合效率;示范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进行肥水供应,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季节适当添加功能性葡萄专用营养液肥;示范花果管理技术,通过疏花疏果等措施,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和品质;示范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预防为主,引进物理、生物、化学等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提高果品安全性。另外,园区还示范了秋季施肥技术和搭建避雨棚的避雨栽培技术。

过去我们干的是农活,现在我们干的是绝活,没想到种个果树还这么多学问。园区一种植户看着一棵棵好象复制粘贴的果树,高兴地对记者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兰考县葡萄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的局面,为兰考县发展葡萄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向。

员工职业化,从民工到技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自从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们践行党的号召,通过手把手地教和面对面地讲,把园区的民工教成了技工,把当地的人力资源变成了人才资源。从去年3月,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室葡萄课题技术人员每周不间断到基地现场指导或电话指导,培训了当地技术人员100余人次,使基地技术人员的葡萄栽培技术从零到基本掌握,对示范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果树不同生育期,课题人员不仅进行手把手地现场指导,还把每个时期管理要点都总结成文字材料,以便基地技术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

课题组密切联系项目实施园区负责人,把园区的技术需求当成自己的事情,根据基地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指导内容。在指导方式上,更加灵活机动,采取现场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现代媒体遥控与专家培训等形式。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到省农科院原阳葡萄示范园考察学习,平时通过微信、电话不间断交流指导。

据园区负责人李排昌介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进省力化树形、机械化作业等技术,葡萄种植用工量减少15%左右,生产投入减少20%左右,优质果率提高15%~20%,经济效益提高20%左右;另外,通过引进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18%,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等活动,带动周边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