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户贷款途径与办法
远的不说,至少十多年来农户能从银行系统贷到款的只能看做个例,用农民的话说是运气好。现在呢,据统计去年银行农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左右,乡镇企业也才占到6%,其它近90%的贷款余额全部流向了农业以外。连曾经被当做经验广为宣传的农村小额信贷也越来越萎缩,几大商业银行干脆连机构也从农村乡镇撤走了。偌大的农村,正规点的金融机构就剩下百病缠身的农村信用社,还有半个金融机构是邮政储蓄所??说它是半个,因为它只吸收农民存款,而绝无向农民贷款的义务和责任。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向农村“输血”的呼声和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承受“输血”功能的金融机构却全都“洗脚进城”。而更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这种尴尬状况绝非短期内可以打破。所以有人说去年农业以5%的贷款创造了14.5%的GDP,乡镇企业以6%的贷款创造了31%的GDP,两者相加创造了近50%的GDP,而其它90%的贷款只创造了50%的GDP,??效益更加突出的“三农”系统反而只能享受少量贷款,构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账并不能全都算在银行头上。这里面有政府投资体制多年来存在的一头沉一头轻的问题,有金融制度的倾斜性问题,有银行自身的非市场化问题,等等。而且,单就农户贷款来看,要银行去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民几年是不可能的。果真这样的话,银行经营成本不仅会高得惊人,风险也会大得惊人,最后银行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所以银行把机构从农村撤走也是迫不得已。
那么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化解?现在可能没有谁能从根本上拿出解决办法,但现实中的化解之道并不是不存在。除了要逐步解决上面所说的那些制度性问题,解决农户贷款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为农户贷款找到稳定的担保机构,也就是建立农户信用担保机制。这个担保机制怎样建立,就是现在已经起步但还没有形成气候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由这些组织出面和银行打交道,既减少了银行成本,也降低了银行风险,还拓展了银行经营业务,银行当然愿意。
自然,由协会来提供担保也需要农户有贷款抵押。农户最大最有效的财产抵押是什么,就是土地使用权。按照《土地承包法》,农户从集体承包过来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自愿有偿流转。一些农业问题专家对此解释,这表明土地使用权应当可以进行贷款抵押。当然,这是涉及到的另外一个问题了,但只要我们在面对农民问题的时候真正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要求去做,就没有走不出的路。
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另一条路径就是尽快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调整民间借贷政策,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不到款,只能随乡就俗依靠民间借贷,这是当前中国农村解决借贷问题的一条主道。有人统计过,在目前2.4亿农户中,有85%的农户是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资金需求的,另外还有估计,现在我国农村“高利贷”有8000亿元到1.4万亿元之巨。这么大的量,这么广的面,只能尽快规范,并给以恰当位置才是积极的解决办法。而这,也为农户贷款找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
作者:瞿长福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