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
兰考蜜瓜为什么这么甜
“两瓜一菜”,即“早春蜜瓜+秋延蜜瓜+越冬蔬菜”的种植模式,一亩地一年收入两三万元;远销北京、深圳、苏州、嘉兴、杭州和广州,2017年开始出口到新加坡;一级瓜出省,二级瓜出市,剩下的三级瓜深加工成蜜瓜干、蜜瓜罐头、蜜瓜醋;从2016年的两个大棚发展到今年的将近3万亩,带动7000多人就业,2000多贫困户稳定脱贫……兰考县依靠蜜瓜打造的“甜蜜事业”已经成为当地筑梦小康的可靠基石。这是
大会进行了现场品鉴展销活动,表彰了根据重量评选的6名“瓜王”,根据甜度评选的9名“瓜后”,与会代表还前往种植基地现场观摩,举办了兰考蜜瓜产业发展论坛。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夏爱英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领导和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果品市场(企业)代表、兰考县蜜瓜协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全县蜜瓜种植户代表300多人参加开幕式。
一弯黄河水奔流千年不息,一处黄河故道讲述从贫瘠到富饶的故事。兰考蜜瓜为什么这么甜?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地大力推动,得益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依托院县合作共建项目量身定做的技术支撑,得益于可以“复制粘贴”的产业样本。
兰考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按照“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指示精神,兰考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设。
葡萄架乡杜寨村村民李伟红是最早种植蜜瓜的瓜农之一。2017年,他租了6个大棚,当年效益不错。2018年他卖瓜收入14万元。今年眼下一季11个大棚已经卖了近19万元。他将继续大力开展蜜瓜种植,提高品质,打算明年在城里买房子。
李伟红所说的补贴,是兰考县围绕推进蜜瓜产业发展出台的多项政策之一,其中规定,凡成方连片新建的钢架大棚,每座补贴6000元,温室大棚,每座补贴3万元。还有贷款支持,蜜瓜种植农户均可利用普惠金融政策,通过授信的方式获得贷款,贫困户还可享受政府贴息。另外,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对规模以上的产业园区,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对井、路、渠、桥等基础设施进行奖补。提供设施农业统保,县政府出资为全县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统一购买了农业保险。加大品牌建设奖励,对新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每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产品,每个奖励10万元。
真金白银的好政策,为群众鼓足发展干劲,为兰考蜜瓜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乡村振兴后劲十足。
量身定做的技术支撑
就蜜瓜生产来说,西有新疆哈密瓜,素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之美称,在国内市场久负盛名;南有海南蜜瓜,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国内水果市场攻城略地。兰考蜜瓜凭什么成为国内果品市场新贵?
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告诉记者,兰考蜜瓜能够成功突围,从技术上讲,是得益于省农科院为当地量身定做的技术支撑。2016年1月,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常高正副研究员团队,以新疆哈密瓜为种源,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蜜瓜——玉兰香。经过走访调研和土壤检测,专家认定,兰考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葡萄架乡杜寨村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沙土呈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条件和优质黄河水灌溉,特别适合蜜瓜种植。
玉兰香蜜瓜一年能收春秋两季,省农科院专家建议采用“两瓜一菜”,即“早春蜜瓜+秋延蜜瓜+越冬蔬菜”的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
在专家指导下,兰考冬春茬蜜瓜在5月月底至6月月初上市,同一时期,新疆哈密瓜还没成熟,海南蜜瓜已销售完毕,正是兰考蜜瓜上市的黄金时期。秋茬蜜瓜9月月底至10月月初上市,临近双节,正是销售旺季。
2017年10月,兰考蜜瓜在第三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通过评审,成为兰考县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当年又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尤其是近年来,兰考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后,兰考蜜瓜风味更佳,细腻多汁,脆甜爽口,果香味浓。检测结果表明,中心甜度高达17.5%。在开幕式现场,专家现场展示了本届兰考蜜瓜“瓜王”,重达4.09公斤。本届兰考蜜瓜“瓜后”中心甜度高达20.5%,这一甜度和甘蔗相当。质优味美的特点让兰考蜜瓜深受各地经销商的青睐。
在开幕式展销现场,固阳镇东二村瓜农柴愿军一边不停地切瓜,一边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今年他种了158个大棚,300多亩蜜瓜,每个大棚近1.5亩,每棚收益2万元左右,全年收入将有300多万元。目前他又流转了280亩地,准备扩大规模种植。
据兰考县葡萄架乡副乡长李永建介绍,蜜瓜产业从2016年2月开始起步,由最初的两座大棚到现在整个园区475座,并辐射带动周边建成园区5个,建棚4000余座,为稳定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复制粘贴”的产业样本
兰考蜜瓜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除了得益于可观的利润之外,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尚泓泉告诉记者,这是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市场运作,形成了在兰考适宜区域内的快速“复制粘贴”。
据悉,省农科院专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了施用有机肥、蜜蜂授粉、物理防控病虫害和地膜回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兰考蜜瓜品质。对于签订用标协议基地生产的兰考蜜瓜,达到一级瓜品质标准,才能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包装。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将兰考蜜瓜的育苗、定植、灌溉、病虫害防治及储存销售等信息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管理可追溯。
来自杞县泥沟乡的张鹏于2013年年初来到兰考,承包150个大棚,种的是普通甜瓜、辣椒、四季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管理跟不上,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原因,当年就亏损了135万元。2015年年底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认识了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常高正、赵卫星、梁慎三位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张鹏引进了优良品种,请来了技术人员,改良了种植管理技术,当年盈利近100万元。此后每年都能稳步发展,到今年春季,一个棚净利润达到1万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张鹏与12家果品公司联合,开展订单种植,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兰考县蜜瓜种植户1600亩,近2000个大棚。
据总经理张宗志介绍,兰考沃森百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在小宋乡和仪封乡建了两个蜜瓜育苗基地,开展种苗培育、技术辅导、蜜瓜收购业务,公司占51%的股份,农户占49%股份。一个瓜农叫靳海涛,种了5个棚,仅头茬就卖了8.8万元。下半年公司准备发展1000亩种植园,用这种模式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夏爱英在讲话中指出,2019兰考蜜瓜节暨兰考蜜瓜产业发展大会以蜜瓜为媒,以节会为友,通过产品展示、评比品鉴、研讨交流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兰考蜜瓜的产业发展、文化文脉、风情风貌。
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说,作为全省农业战线的排头兵,省农科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人才技术优势,以质量兴农、绿色新农、品牌强农为己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化示范引领,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为核心,建立典型示范区,树立样板示范田,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动河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大省转变。(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