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 8月20日:B1版,农业专刊
规模化种植紫花苜蓿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8月15日,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草畜专项沿黄规模化紫花苜蓿高产高效技术观摩培训会,在荥阳市黄河滩郑州极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紫花苜蓿基地召开,专家现场测产结果证实示范基地紫花苜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成效显著。与会人员还观摩了苜蓿机械化刈收、益生菌裹包青贮作业。专家组认为,采用高产高效技术在黄河滩推广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为落实河南省“四优四化”工作部署,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黄河滩迁建腾退土地生态治理,解决夏季干草调制难题,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团队举办了本次技术观摩培训会,致力于示范推广苜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据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专题负责人、副研究员冯长松介绍,近年来,课题组联合郑州极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荥阳市黄河滩建成了2000多亩紫花苜蓿高产示范基地,示范抗病高产新品种,推广紫花苜蓿适期播种、配方施肥、高效灌溉、病虫草害高效防治、青干草加工调制、益生菌裹包青贮等草业实用技术。据专家现场测产,示范区紫花苜蓿折合年干草产量每亩1.072吨,每亩增产100-200公斤。另据郑州极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正辉介绍,在项目专家指导下,公司更新了品种,完善了技术方案,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以前公司收获的苜蓿大部分做成干草,每亩损耗15%(130公斤)左右,现在引进了紫花苜蓿裹包青贮技术,大部分是青贮饲草,每吨损耗在5%以内,种植1000多亩紫花苜蓿一年增收可达10余万元。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保护黄河基金会于保亮副秘书长说,紫花苜蓿除了作为优质饲草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之外,同时具有防风固土作用,尤其在黄河滩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希望在黄河生态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
据悉,2018年我国进口干草累计167.76万吨,其中进口苜蓿草总计138.37万吨,进口金额总计44643.28万美元。目前我省规模奶牛场已普遍使用紫花苜蓿,并大量进口。省饲草饲料站副站长朱伟然在现场讲话中指出,由龙头企业带动,在黄河滩区规模化集聚发展紫花苜蓿,不仅给市场提供了优质的紫花苜蓿草产品,有效替代进口,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科研单位与牧草企业的强强联合,使河南草业发展前景光明。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