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行业何时走出困境
食用菌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已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而就是这样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却屡遭磨难,众所周知的中国香菇甲醛事件和云南松茸农药残留超标事件,使我国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少企业市场份额锐减,菇农损失惨重。那么为什么会屡次发生这样的事件,中国食用菌行业又该怎样走出低谷呢?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蒋润浩认为,要想使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食用菌生产稳步发展和扩大出口。蒋润浩说,只有从菌种选育、菌种管理、菇场选址、菇房管理、栽培技术、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及销售制定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并逐步推行,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有法可依,进一步保证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指标达到进口国家的要求,才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绿色壁垒。
除了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外,蒋润浩认为,通过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来提高产品档次以及增强行业之间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也是帮助我国食用菌稳步出口的关键。与此同时,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建立产品出口的预警机制,以此来应对进口国可能实施的反倾销,保持出口的主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从食用菌大国发展成为食用菌强国。
蒋润浩指出,虽然目前食用菌产品很多,但真正能快速被人们接受、食用的还是鲜品。他说,针对目前食用菌市场不景气的局面,以鲜品拉动市场、占据市场份额,是不少食用菌生产企业所采取的措施。鲜品由于没有经过加工,保持了菌类原有的品质和口味,相比干品更为鲜美一些,再加上没有经过加工,成本也相对低廉一些,可以说多年来一直占据着食用菌销售市场的主要份额。不过,蒋润浩指出,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化、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食用菌生产只有产业化才能实现标准化,只有积极发展深加工,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才能走出目前市场不景气的困境。
(吴胜利)
信息来源:河南农村报 (200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