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2004年全球GDP增长4.2%,2005年增长速度将回落至3.7%。美国主导的经济衰退将扩展到除欧洲以外全球各个地区,如中国、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等。美国的巨额赤字对美元和美元的真实利率产生很大的压力。当政府当局为消灭一个刚浮出的泡沫而又制造了另一个泡沫的情况下,解决当前的问题没有捷径。展望2005年,投机过剩和全球失衡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我们预期2005年的经济增长减速将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目前,虽然我们估计美国经济在2004年将能实现4.7%的增长,但我们预料美国将带头减速。随着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转弱,我们研究美国经济的同事认为,明年的增长势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牺牲往后利益得来的,并预期2005年只有3.8%的增长,减幅几近一个百分点。不足为奇的是,预料依赖美国的拉丁美洲经济也将在2005年放缓,从2004年的预测3.8%反弹(该地区5年来最强劲的增长幅度),在2005年回落到只有3.3%增长。预期亚洲整体经济增长也将放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大部分依靠贸易的其他经济体。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将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预期在2004-2005年能实现平均6%的增长率。然而,该区也有其极限。   事实上,在亚洲持续内需不足的基础上,预期2005年由美国带头的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将于2004年年初开始对该地区的周期反弹构成阻力。那些相信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找到了新增长引擎的人认为亚洲已经成为了新的希望。但我对此并不认同。首先,今天亚洲的主角基本上是中国和日本,前者更日渐成为重点所在。我们对中国的看法是,继2003年高速增长势头无法持续后,当局正设法让经济软着陆。在信贷泡沫浮现之际,已有证据显示沿海地区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上海)和基本设施项目支出过剩。中国央行已采取行动收紧货币政策,银行信贷增长已应声慢下来。我们预期信贷供应减少将有效缓和2004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增长势头,从而大幅度拉低中国的进口需求增长,可能从2003年的40%降低至2004年的20%。此举将显著影响日渐由中国带头拉动的亚洲出口经济,特别是对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而言,估计在2003年输往中国的出口约占三地总出口增长的50%以上。这种情况尤其将困扰刚加入全球复苏行列的日本。该国近期出现的周期性复苏主要是由资本支出和出口两大力量拉动。对于仍然深陷通缩困境的经济体来说,由资本支出拉动的复苏只会加快摧毁看来不能持续的现有复苏势头。   至于出口,在2003年头8个月输往中国的出口占了日本出口总增长的73%,中国放慢步伐势将影响日本。而日元汇价持续上升(根据我们外汇研究部的预测,日元将于2004年下旬至2005年初上试1美元兑100日元的关口)对日本外部需求造成的冲击将给经济带来更沉重的压力。纵观上述理由,我继续认为日本的增长预测仍存在下调的风险。预期欧洲将能幸免于全球增长放缓大势,我们展望该区整体经济应在2004-2005年实现2.1%的增长率。结构性积弱的欧洲经济仍未有资格成为带领全球增长的新引擎。据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欧洲经济经过2001至2003年期间两次探底后,现已踏上适度复苏的轨道。                                       (史蒂芬•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