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加工保鲜技术难题
可以在常温下存放一年以上的真空包装鲜食玉米,现已在郑州超市开始销售。记者从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了解到,这是该所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鲜食玉米反季节种植模式及常温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获得的突破。鲜食玉米常温条件贮藏保鲜期达12个月,食用风味良好。
鲜食玉米是当今世界新开发的十大高档蔬菜之一,因淀粉蛋白质含量、食用价值颇高的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营养成份含量优于普通玉米干籽粒,并在防治便秘和压挤症、预防癌症病变、防治肥胖症、降血压血脂、健脑提神等方面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多年来一直畅销国际市场,价格稳中有增,产品供不应求。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承担的这一项目,由鲜食玉米的反季节种植模式研究、特殊栽培管理技术研究、鲜食玉米穗常温加工保鲜工艺研究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项主要致力于筛选试验适宜的玉米品种,研究种植模式、延迟栽培、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后一项是该项目的工作重点,包括采收标准的确定、采收与脱苞方法、预处理技术、包装工艺、灭菌工艺、贮藏方法等,所开发的鲜食玉米,产品外观和内在品质良好、食用风味佳、卫生质量高、保质期长。
据介绍,鲜食玉米销量在目前国际市场蔬菜罐头中仅次于芦笋,位居第二。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食用鲜玉米习惯,然而目前我国大陆鲜玉米年产1万余吨,不足台湾省的1/3,进口量逐年增加。因此开发和生产鲜食玉米,不仅具有良好的国内市场,同时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鲜食玉米反季节种植模式及常温加工保鲜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适应鲜食玉米加工的需要,必须开展鲜食玉米的反季节种植。这一生产模式的调整,可使玉米生产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化,能进一步提高玉米附加值,发展养殖业,促进生产良性循环。
在鲜食玉米穗方面,当前主要有软包装即食玉米穗和速冻鲜食玉米穗两种,尤以速冻鲜食玉米穗为主要形式。但这两种技术都有不足:软包装即食玉米穗口感欠佳,速冻鲜食玉米穗则不便贮藏运输,加工和贮藏成本偏高。鲜食玉米常温加工保鲜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加工保鲜成本低,贮运方便,便于在农贸市场、超市、旅游景点等广泛销售,是加工保鲜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企业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但技术难度大,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于2000年承担“鲜食玉米反季节种植模式及常温加工保鲜技术研究”项目,3年来成功突破了鲜食玉米常温加工保鲜技术难题,技术指标达到在常温贮藏条件下保鲜期12个月以上,而且食用风味良好。与鲜食玉米“低温速冻?低温冷藏?低温运输?低温货架销售”的冷链工艺技术系统相比,该技术加工工序简化、贮藏条件不受限制、产品食用品质好、生产成本低,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另据了解,该项目已完成了适合河南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筛选研究、反季节种植模式研究、特殊栽培管理方法研究和常温保鲜加工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体系。(谭永江 史俊庭)
信息来源:科技时报 (200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