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科技进步促“三增”
  著名大豆育种专家王连铮在这个秋天忙得不亦乐乎,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辽宁、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不是检查他的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田,就是出席他的大豆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王连铮和他的大豆新品种成了今年全国农业科技年中的一个亮点。   2003年2月27日,农业部长杜青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中外媒体宣布,将2003年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将以实施“优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为核心。他指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大动力。”   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为重点,组织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调动和激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民送去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一年来,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先进技术的普及率和推广率,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年来,我们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按照《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的总体部署,农业部首先启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棉花和牛奶等5个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专项行动;大力抓好优良品种、节本增效、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配套使用技术;加快了技术引进,培育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了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营造了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   但是,应该看到,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我们的农产品尚处于劣势,在国际国内贸易中,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挫折,直接原因就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利用卫生安全、质量认证、环境保护等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要以科技进步作为支撑,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此,王连铮教授感触颇深。“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我们的大豆育种和生产再也不能落到别人后面了。”10多年来,王连铮率领中国农科院大豆育种课题组,在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和中国农科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培育成功10多个优质高产多抗性大豆新品种和300多个品系,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正在推广,6个已经通过省市审定。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等科技主题,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确立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广泛动员和有效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优势及特色农产品的技术体系。要加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也就是说,要系统解决好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科技体制、科技投入等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将先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快形成农业农村经济与科技进步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记者 王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