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走近电脑农业时代
  农民说:“这个东西花小钱办大事,挺划算”   冬季是农民的休闲时节,但时下的山西省榆次区车辋村聂志海的家里却忙得应接不暇:周围村民都来到这里,走进电脑专家系统,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查找问题答案,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做“大脑备耕”。   2002年,榆次区东阳镇开始实施“863”农业信息智能化项目,为了更加贴近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聂志海个人筹集资金7.6万元,购置了18台电脑,在车辋村自己家建起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培训中心,并从本村挑选了20名文化基础好的青年农民进行重点培训,作为业务骨干专职服务。一年来,该中心共举办专技培训5期,培训村干部和种植大户100人次,接待群众咨询500人次,发布作物信息20余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的“110”,庄稼的“120”。   目前,山西省共有7个电脑农业中心示范县,覆盖30多万农户。这些农户都对电脑农业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一年前的一天,曾经有一段特殊对话。对话的一方是农民李林威,另一方是国家电脑专家。2002年10月12日晚,面对以南京农大副校长曹红星为首的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示范区检查组,五台县阎家寨村村民李林威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拘谨和陌生,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过去施化肥,想得是越多劲越大,多多益善,再加上化肥不零卖,所以买一袋就上一袋,买多少就施多少,结果不见得增产。今年照着电脑里教的办法,每亩也就用10多公斤肥,不仅省了化肥钱,而且土豆产量还翻了番。再说品种,种了几十年土豆,品种年年是一个样,今年电脑上说咱这地方适合种脱毒薯克新一号优种,试种了2亩,过去一亩地最多也就产1200公斤,现在普遍能产1500公斤,学习认真的、勤快的就更多了,增产15%没问题。每公斤卖上5?6角,就多收入300多元。以前咱种地不关心农业科技,现在越来越有兴趣了。   专家杨宝祝问:让你5、6元买个软盘,你买不买?   李林威说:买。花小钱办大事,这个账挺划算。种地非得用这东西不行,电脑农业指导咱搞农业生产,效果就是好。   “电脑农业”是农民的通俗说法,指的就是以农业专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工程”。就是通过计算机把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专家的经验组装配套,与具体的土壤、气候、品种等紧密结合,给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方案,由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后,交给农民“照方抓药”,帮助农民增收增效。   山西省农业自然环境脆弱,条件较差,山区、贫困县区几乎占到全省的80%,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农业技术传播非常缓慢。面对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山西农业科技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山西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技术普及,山西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技术。作为863项目的牵头单位,山西省科技厅十分敏锐地认识到,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跨越以口传心授手把手指导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对于促进山西省农户尽快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提高科教兴晋战略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专家说:“这个系统使我们的技术得到重新整合和升华”   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首先必须以农业领域专家的知识为支撑。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批山西省农业的优秀专家集合到农业信息技术的旗帜下,红枣专家张志善,马铃薯专家杜珍,苹果专家牛自勉,蔬菜专家钟新民……在全省开发的优势农产品的10个专家系统中,先后有30多名专家不计名利得失,贡献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忻府区北义井乡真檀村,有360余户农民,具有10余年饲养奶牛的经验。2001年,该村确定为本项目养牛应用系统重点示范村。当年就有3户农民自购电脑,上网查询养牛新技术,直接用于自养奶牛,效果立竿见影,给这三位农民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此示范带动下,近两年全村又增购电脑20余台,全部上网运行,全村奶牛已发展到5000余头,农民的饲养技术、管理技术和防疫技术等,基本符合养牛应用系统的规范,每头奶牛年收益6000余元,比传统方法饲养奶牛的收益高出1000余元。养牛应用系统在该村的示范,不仅给全村奶牛养殖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青年农民尽快掌握了电脑知识,具备了运用网络进行奶牛交易的能力,由此带动曹张、北义井两乡近两年奶牛饲养量由原来的不足1万头发展到现在的2.4万头,诸如人工授精技术、科学配料技术、防疫保健技术等,都已经普及到大部分奶牛养殖户。与此同时,以真檀村为中心的华北奶牛交易基地,近几年已经形成规模,年交易量达2万头以上,在全国奶牛市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临猗县北辛乡是国家认定的“乡级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乡苹果面积6万亩,年产1.5亿公斤。从1999年开始电脑农业的实验示范以来,通过网上专家指导农业生产,全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苹果生产的二次创业。在去年的苹果套纸袋战役中,全乡一鼓作气套纸袋1.5亿个,生产无公害苹果6000万公斤,推广高光效树形3000亩,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1万亩,薄反光膜、施用拉长素、生物肥等无公害栽培十大技术,全乡增收900万元,亩收入由推广前的1500元增加到1700元,年人均可增值300元以上。   屯留县把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示范工程写入了县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县有中心,乡有分站,村有先行户。2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817.5斤,比对照田亩产734.5斤增产83斤,总增产3320万斤;20万亩玉米平均亩产1248斤,比对照亩产1127斤增产121斤,总增产2420万斤,增产幅度达10.7%;2万亩苹果平均亩产3890斤,比对照亩产3510斤亩增产380斤,总增产760万斤,增产幅度10.8%;42万亩农业专家系统示范田累计节约成本336万元,平均亩节约成本8元,达6.7%,累计增加经济收入1722万元,平均亩增加收益41元。   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五台县,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学校+农户”的推广模式。他们把有限的电脑搬进了农村的中小学校,把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引进了课堂,既能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科普教育,又能使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更便捷、更长久,推广力度更大,农户效益更高。选择农村文化教育水平最高、科技意识相对最强的地方,即农村中小学校作为推广示范点,解决了在最需要农业科技推广的贫困地区电脑农业推广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