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攻破水果出口绿色壁垒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张艳璇研究成功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柑桔害螨技术,11月4日在漳平市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的验收。专家称,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成功和在农林作物上的广泛应用,将为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障碍。据了解,这项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及福建省“十五”重大推广项目和支援西部建设项目。
此前的10月29日,广西专家组在柳城县现场验收中,惊喜地发现:留日博士张艳璇研究成功的天敌捕食螨捕杀“红蜘蛛”,继去年在广东肇庆实现188天果树不喷农药后,在南丰蜜桔的生物防治害螨运用中,再创了柑桔全年12个月不需喷洒农药的世界纪录,找到了攻破中国水果出口西方国家“绿色壁垒”的秘方。由张艳璇博士主持的“以螨治螨”防治棉花叶螨生物防治技术,今年9月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验收。
害螨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上的关键性害虫。我国一直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害螨,有关资料显示,柑桔、草莓、苹果、桃等年用药次数达10?20次、城市园林达5?6次,对环境和食品造成严重污染,而且随着害螨抗药性增强,农药用量不断增加。
研究螨虫20多年的张艳璇独辟蹊径,于1997年引进益螨优良品种??胡瓜钝绥螨进行人工驯化培养。在张艳璇博士的主持下,福建省农科院目前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年生产100亿只益螨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并成功地解决了捕食螨贮存、运输、释放以及与化学防治相协调等配套技术难题,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张艳璇说,现在捕食螨推广范围不断扩大,但其产业化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多数农民长期以来已习惯打农药防治害虫,一下子要转变观念还十分困难,而且捕食螨的使用技术性较强,这些都会影响捕食螨的推广应用。(通讯员巫奕龙 陈国明 记者林少辉)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