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今年棉种市场有点“悬”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子与植物检疫处分析,2004年棉花商品种子供需特点是供应略有缺口,局部地区缺口较大,可通过区域调剂和增加农民自留种的数量,满足生产需要。据去年10月份调查,2004年商品棉种缺口最大的是黄淮棉区,对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五省的统计显示,2003年棉花繁(制)种面积81万亩,预计产种4886万公斤,去年6月末库存516万公斤,预计2004年可供商品种子量5402万公斤。五省2004年计划种植棉花4900万亩,需要种子6755万公斤,商品种数量比需求少1353万公斤。但由于棉花种子多为常规品种,农民自留种子可以适当弥补商品种子的不足。   另据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调查,受异常气候的严重影响,截至2003年9月底,内地棉种平均减产4成以上,种子田减产幅度自北向南增加,最大减幅超过70%。全国主要杂交棉制种基地除惠民减产不多以外,灵璧、南阳、徐州和鹿邑都大幅度减产。常规棉种减产幅度更多。   相比内地的棉种产量形势,新疆的情况要乐观一些。据了解,2003年新疆的棉花制种面积已达到120万亩,棉种产量预计1.2亿公斤,即使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突破1600万亩,棉种总量也不成问题。但由于棉种资源外流及部分经营者囤积,部分地区人为导致的供求缺口将难以避免。   棉种品质明显下降不同品种对异常气候反应差异较大   去年的气候条件对棉花繁种十分不利,特别是8-9月份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黄淮棉区普遍出现“下部烂桃、中部无桃、上部桃成熟度差”,大部分繁种田较正常年份减产30%左右,且棉种内在品质有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成熟度差、含水率高、整齐度差、发芽率下降。   河南是2003年内地棉花减产幅度最大的省份,据省棉花办公室预计,由于受雨涝灾害的影响,2004年该省优质棉种短缺的现象将比较突出,很可能出现供种困难。据了解,河南省内所产大部分棉种成熟度很差,健籽率都在50%以下;再加上个体棉贩抢购种子棉,群众自留棉种减少等原因,预计今年该省优质棉种将有较大缺口。   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调查来看,2003年,不同棉花品种和栽培技术对异常气候反应的差异很大。品种上,杂交棉抗灾减灾建奇功;而“北种南种”几乎全军覆没;抗虫棉大多数品种表现减产多一些,品种生态区差异以及抗虫棉对极端气候的反应十分敏感。栽培技术上,套种(栽)、地膜早发棉花与合理密植,减产幅度要小得多;油菜收获后移栽的棉花由于晚发与稀植,棉花灾后补偿能力要弱得多。生产条件上,具备灌排且积极排灌的棉田,减产相对较少。   棉种价格被“炒”高棉农备种难度加大   2003年度主产棉区棉花单产大幅下降,棉花价格大幅走高,受此影响,自去年10月以来,国内棉种市场也持续升温,购销活跃,价格居高不下。据了解,现在的棉种市场价格不仅比去年同期高出两倍以上,而且现货资源非常紧俏,有的地方甚至买不到现货,棉农备种难度较往年加大。   据本网调查,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地区农资市场的棉种经营户在市场主体价格尚不明确之前囤货观望;二是有些农民认为棉种价格越高,科技含量越高,产量就会越高,因此,部分育种单位和种子销售部门就趁机哄抬棉种价格;三是受利益驱动,棉种经营者跨区高价套购棉种,致使部分地区棉种资源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当地棉种价格货紧价扬;四是受棉花价格上扬的刺激,有的地区棉花良种轧花厂把原本用来加工良种的种棉当作一般的商品棉出售,人为减少了棉种资源。   棉种销售市场混乱市场秩序不规范   2003年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种棉比较效益大幅增加,激起了广大农民的植棉积极性,主产棉区在出现积极备种热潮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据调查,今年棉种销售市场秩序普遍存在“多、乱、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棉种供应趋紧,尤其是优质棉种十分紧缺,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优质棉种与普通棉种搭配销售的现象。二是出现一些个体户和非种子专营商店非法和高价购销棉种现象,扰乱了棉种销售市场。据了解,去年12月中旬以来,河南、甘肃等内地一些棉种经营者已开始在新疆高价套购棉种。另据本网调查,河南省一些经营者把去年收购的杂交棉的棉籽回收加工后又卖给农民,更有一些不法棉种贩子到鹿邑等棉区买回一些棉种冒充杂交棉种予以出售。由于棉种质量无保证,给今年的棉花产量、质量和农民收入都埋下了隐患。此外,一些棉种经营者也乘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三是目前棉种销售市场上,棉种新品种、新品系名目繁多,有些品种又冠以改良种、优系种、提高种的美名,而事实上,有些新品系尚未经过省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未得到销售地种子管理部门的认可,不少农民盲目购进未经试种的棉种,可能导致最终棉花产量比当地品种减产还多的情况发生。   棉种市场亟待加强监管选购棉种应做到三注意   针对目前棉种市场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呼吁,种子经营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棉种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那些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棉花良种轧花厂的监管,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各种非法购销棉种行为,并坚决查处购销劣质种子行为,对哄抬棉种价格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各地金融部门应加大对种子经销部门的资金倾斜力度,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购进优良棉种,满足农民需求。   有关专家还提醒棉农,在选购棉种和种植棉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对棉花“良种”的认识。通常所说的棉花“良种”实际上有两层意思:品种综合性状要好,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品种对路;种子纯度高,质量好,健籽率和发芽率较高。二是购买棉种时不要只图便宜,一定要选购经过审定的棉种。三是要适时适地适价购买棉种,要做到货比三家,不要轻易购买送到家门口推销的棉种。切记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大量购种时还要签订购种协议。四要坚持做到科学植棉,逐步实现一地一种种植制度,以确保植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