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成都两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成都生物所两项科研成果――“《四川植物志》1-15卷”和“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荣获200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成都生物所主持的《四川植物志》编写工作是四川省一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从1978年启动,到2001年共完成1-15卷的编写和出版任务。《四川植物志》1-15卷包括134科,748属、4217种植物,约715万字,有图版1762幅。   《四川植物志》1-15卷的研究、编写、出版工作历时20多年。先后有 27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100多单位科研人员参加编研工作。科研人员在《四川植物志》的编研工作中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工作,采集标本3万余份;查阅了有关标本馆的标本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四川近百年来的植物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和总结,对部份类群进行了修订;对一些类群采取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采用了最新的分类体系和命名法规;共发表、命名200多个新种, 5个新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月月竹属、仲彬草属、芒苞草属)和一个新科――芒苞草科;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四川植物志》的编研工作还培养了近百名高水平的植物学研究人才,有些已成为全国知名植物分类学专家。   《四川植物志》是一部图文并茂,关于四川植物种类和体系的重要著作。是植物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对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成都生物所刘庆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首次采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可以快速查询亚高山针叶林地理信息的系统;绘制完成18幅中国西部亚高山针叶林主要树种分布图(1:350万);系统地研究了人工针叶林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对于认识人工针叶林的恢复过程和机理,完善和发展恢复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方面的专著,发表有关研究论文30余篇。其研究结果对西南亚高山地区针叶林恢复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