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势肉羊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
我国是第一大羊肉生产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肉羊饲养水平不高,平均胴体重、出栏率均较低;优质和高档羊肉比重小,出口数量也很少。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的国内消费需求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具有生产成本低和无疯牛病等优势,扩大羊肉出口的潜力较大。我国具有丰富的肉羊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近年来引进、培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形成了配套饲养技术体系,肉类加工业和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有条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主攻方向: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保安全的要求,加大肉羊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改进加工工艺,全面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一批羊肉产品品牌,增加高档羊肉的国内市场份额,逐步开拓东南亚、中东和俄罗斯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
优势区域:重点建设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产区。中原肉羊优势区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5个省的6个地市20个县市。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肉羊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和河北等2个省区的2个地市10个县市。西北肉羊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4个省区的5个地市(州)15个县市。西南肉羊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5个省区市的5个地市16个县市。
发展目标:到2007年,把6个优势产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羊产业带,区内羊肉产量提高30%以上,优质羊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20%以上,结合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把中原和东北等地建成我国羊肉主要出口基地。
信息来源:中国养殖网 (200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