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调查显示"种粮不赚钱"成粮食安全最大隐忧
  新华网四川频道2月25日电(记者吕庆福)四川省农调队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年来,四川粮食播种面积一再缩减,粮食单产徘徊不前,导致粮食总产三年减产,一年徘徊。四川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粮食供给形势不容乐观,从表面上看,这是受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结构调整的影响,深层原因是种粮不赚钱,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这是粮食安全的最大隐忧。   据渠县、乐至、富顺、东坡区等调查反映,税改政策和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好处,正在被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蚕食,农民种粮效益极低,有的甚至亏本。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种植一亩小麦的总收入为220元,扣除物质费用120元、人工费用185元后,亏本85元;种植一亩玉米的总收入为313元,扣除物质费用138元、人工费用230元后,亏本55元;种植一亩水稻的总收入为512元,扣除物资费用180元、人工费用218元后,纯收入114元。若以此计算,全省农民种植小麦亏本16.82亿元、玉米亏本9.97亿元,仅有水稻可盈利35.4亿元。全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盈亏相抵后可盈利8.61亿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仅12元,这就是四川农民一年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的纯收益。这一调查测算数据可能与有关部门掌握的情况不尽一致,但其趋势是一致的,农民种粮不赚钱是不争的事实。   据调查,农民种粮不赚钱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粮食价格从1997年开始急转直下,连续五年一路走低。1997年-2001年粮食价格环比指数分别为96、94、94.4、88.7和92.5,五年共下降30.1%。2002年起有所回升,指数为101.6。2003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仍呈降低之势,只是从第三季度开始才攀升,全年小麦价格上涨3.1%,稻谷上涨5.9%,玉米上涨1%。2003年每公斤小麦的生产者价格为1.03元,玉米为1.08元,稻谷为1.06元,粮食价格连续两年回升仍未达到2000年的价格水平,粮食价格相对于其它经济作物和务工经商来说仍然偏低。农民说,城里人是不明白的,以为城里粮价涨了,农民日子就好过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粮价上涨的最大获利者是粮食流通领域的中间渠道,而不是种粮的农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没有因2003年粮价上涨而升高,今年小春粮食播种面积仍呈继续减少之态势。四川省农调队对4000户农民2004年小春种植意向调查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将继续减少1.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减3.8%。   二是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四川的粮食生产是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规模小,劳动密集,粮食种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次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情况没维持多久,因粮食涨价导致农业生产资料全面涨价,粮食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据渠县调查,2003年种子、化肥、农膜等主要农资价格分别比2002年上涨7.3%、3.3%和0.8%;全省11月、12月的化肥价格分别上涨了6.6%和7.4%;今年初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有增无减。目前,农民的牢骚已由过去对乡镇乱收费的抱怨转向了对生产资料乱涨价、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的不满。农村干部说他们拼命替农民减轻负担,但化肥、农药一涨价,就冲淡了改革成果。据省农调队对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2003年农民种植一亩小麦的物质费用为12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元,增长7.1%;玉米为130元,比上年增加29元,增长26.6%;稻谷为180元,比上年增加28元,增长18.4%。如再加上人工费用,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每亩成本分别为305元、368元和398元,分别比上年增2.3%、8.6%和7.6%。   谷贱伤农,种粮不赚钱,是当前困扰种粮农民的主要问题。农民种粮不赚钱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威胁粮食的安全。粮食安全不是在“库里”,而是在“地里”。有人认为,只要粮食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即使有一定的缺口,通过市场调节,粮食安全也不会出问题。但如果数亿农民因种粮不赚钱而不种,这才是最大的粮食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任何时候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无可替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保护好粮食的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才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