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河南省研究部署促进农民增收措施
  本报讯 (记者李晓玮)2月26日下午,省委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讨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李克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力争今年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会议认为,我省农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不稳、农村不活、农民不富,就不可能实现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会议要求,今年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落实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种植业生产。目前,种植业仍然是我省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粮食生产。由于去年我省秋作物因洪涝灾害大幅度减产,抓好今年种植业生产,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当务之急要抓好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收。要正确处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关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要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去年我省畜牧业增加值已占第一产业的38.2%,而且发展的空间很大,发展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要尽快消除禽流感给部分畜禽产品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发放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大力发展猪、牛、羊、禽四大产业,通过发展畜牧业带动粮食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去年我省农民劳务收入达500亿元以上,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各级领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上,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会议要求,在落实增收措施的同时,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禁乱占乱用农村耕地。依法征用土地时必须及时足额兑现农民的补偿,严禁拖欠和截留。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解决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确保补贴资金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认真落实好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政策,按照减税比例调减到户,确保“户户减负”;同时,按要求提高农村个体经营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   会议指出,继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根本途径。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推进各类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优惠电价、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六个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的新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会议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加快工业化,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提升工业发展的档次,同时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加快城镇化,调整城乡结构、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搞活县域经济,把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还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决定进一步修改后作为今后一个阶段指导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文件下发执行。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