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行
  本报讯(记者张永江)“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刘大群直截了当地说。刘大群的论据是,过去7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4%左右,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左右,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4.3%,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如果再不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城乡之间差距的增大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所幸的是,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并且已经着手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且把这个工作当做“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了对“三农”事业的支持。   但是,刘大群认为“输血不如造血”: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仅靠外在的支持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农民自觉行动起来,使农民不仅能吃苦,还能巧干。这就需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但现状是,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只有7年左右,也就是平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多一点,这些人要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刘大群建议,全社会都来关注并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此,刘大群特意算了一笔账:河北大约有5万个村庄,就需要培养5万个大学生,那么河北总共四所农业高校,每年招1万名大学生,不到6年就可以为每个村培养一个大学生。如果每个学生上两年,河北每年有这样的农村大学在校生2万人,按照培养每个大学生需要5000元来算,总共需要1亿元。这1亿元就需要各方来分担,比如学校少收2000万元;剩下的8000万元,中央若出一半也就是4000万元,全国也就是十多亿元。还有4000万元,若省里再出一半也就是2000万元,还有2000万元,河北有11个市,平均到每个市不到200万元。   这样算来,如果在全国每个村都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仅花费十多亿元,而每个省也花费2000万元,地市则拿出不到200万元就可以了,这对于哪一级来说,都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且在这样培养大学生之前,就要被培养的大学生签订合同,该生免费去上大学,但学成后必须回村服务五年,这五年必须担负起科技示范等任务,此后愿走愿留,悉听尊便。既合情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   刘大群特意指出,这里所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目前有的部门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大学生是到校园去学习,而不是接受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因为农业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注重实习、试验,因为通过在校园的实际熏陶,更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