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就农资打假工作答记者问
本网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既是着眼于解决当前市场经济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任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事关农民合法权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专题采访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
记者:据报道,自2001年4月农业部会同公安、工商等九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以来,农资市场秩序有所好转。2001年和2002年已经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去年成效如何?
范小建:过去的一年,农业部会同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全国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电视电话会议的有关部署,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冲击,继续推进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各省(区、市)上报的资料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农资打假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120多万人次,发放各类农资打假资料1300万余份,整顿各类农资市场10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企业近35万家,捣毁农资制售假窝点近4000个,受理举报(投诉)案件近2.4万多起,共立案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案件4.7万多件,案值(货值或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大要案274起。通过开展农资打假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亿多元。
记者:“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是当前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都与农资质量密切相关。今年农资打假工作有何重要举措?
范小建:2004年,由农业部牵头在全国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是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和禽流感防治新形势需要做出的重大决定。农业部已在春节前后两次召开部常务会议进行专门研究,并于2月18日召开了2004年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会,对全国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把这次行动作为一手抓禽流感防治、一手抓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专项治理重点是种子、农药和禽流感疫苗,要依法从严查处一批大要案,分春、秋两季进行联合督查,推动建立农资打假长效机制。
记者:我们知道,农资打假工作面向七大类农资品种,今年为什么将种子、农药和禽流感疫苗作为重点?
范小建:据农业部问卷调查,当前全国有三成以上的农民对农资市场状况不满意,特别是种子、农药问题尤为突出,在农业部收到的举报信件中近六成是举报假冒伪劣种子和农药的。种子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要素。农药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生产资料。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中,禽流感疫苗是降低农民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以今年的专项治理行动要把种子、农药和禽流感疫苗作为重点。
记者:种子打假有哪些具体措施?
范小建:今年种子打假工作要狠抓源头,强化管理,确保质量。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组织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农业部已经组织有关单位,对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的主要制种单位所生产的种子进行质量抽查,4月份公布抽查结果,对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要求其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二是开展种子市场集中检查。重点检查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申领许可证、登记、备案情况,经营档案的建立和健全情况,经营种子的加工、包装、标签及标签所标注内容、形式的合格情况,经营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和转基因植物种子的品种审定情况,转基因植物种子广告经过农业部审查的情况等。农业部于春季2~3月份和秋季8~9月份采取上下联动,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集中开展种子市场检查活动。春季重点检查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棉花种子,秋季重点检查小麦、油菜和蔬菜种子。
三是建立和完善种子打假目标责任制。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建立和完善种子打假目标责任制,管理好本辖区内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防止发生恶性坑农害农事件。要规范执法行为,制定规范立案、调查、结案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建立案件卷宗制度。要建立和强化重大假冒伪劣种子案件通报制度,加强地区间联合行动的工作力度。
四是搞好引导和服务。最近,农业部已经发出了《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推荐的主导品种,服务和引导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同时,强化对种子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加强行业自律,近期中国种子协会已协调50强种子企业向社会承诺??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
记者:农药打假有哪些具体措施?
范小建:农药打假以强化农药产品质量抽检、规范农药产品标签标识和监督执行禁用限用高毒农药的规定为重点,对违法行为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并公开曝光。
一是组织开展春季农药标签专项检查。对发现有经营标签不合格农药产品的,责令停止经营。对随意使用未经批准的商品名称或假冒他人商品名称的;随意扩大在明令禁用作物或非适宜作物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产品未明确标识的;无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等情节严重或继续经营标签不合格农药产品的,依法查处。
二是组织开展农药质量抽查、市场检查。针对本地区农药市场特点,在用药高峰期组织开展农药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对发现无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而生产农药的违法行为一查到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组织开展种衣剂产品质量抽检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生产、经营单位对种衣剂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四是加强高毒农药禁、限用监督管理。农业部在2002年连续发布了194号、199号公告和第17号部长令后,2003年又发布第274号公告,决定自2003年12月31日起,撤销所有含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的登记。自2004年6月30日起,不得在市场上销售含以上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在2004年针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第一步削减工作,组织开展专项市场检查,抽检产品、检查标签、调查市场状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计划第一步的顺利实施。同时,调查了解农药生产和市场状况,为实施第二、三步削减计划做好准备。
记者:禽流感疫苗打假将如何开展?
范小建:禽流感疫苗打假要采取拉网式检查,认真排查非法制售假劣禽流感疫苗的企业和窝点,严惩制售假冒伪劣疫苗的不法行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查处了一些非法生产、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案件,有的已经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我们将选择几个典型案件进行重点曝光,震慑违法分子。
禽流感疫苗打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大疫苗使用环节的监督,禁止使用未粘贴专用防伪标签的疫苗,建立疫苗保障体系,确保禽流感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农业部门将根据已确定的24种类重点质量监控品种,把近两年兽药质量通报中列为重点监控企业、非兽药GMP企业和标签内容不规范及旧标签产品作为重点抽检对象,组织实施好7100批2004年度全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
记者:通过2003年毒鼠强专项整治行动,现在是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彻底消除毒鼠强社会危害的整治目标?
范小建:经过各地、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查清了全国毒鼠强的主要生产源头和技术来源。通过对河南、安徽、湖北三起重大案件的深挖排查,查获取缔了41家非法生产毒鼠强、氟乙酰胺的生产厂(点)。这41家的产品占全国非法生产总量的绝大部分。同时查清了北京、湖北等地三个技术扩散源头。二是基本切断了毒鼠强销售网络。河南长葛、安徽利辛、湖北仙桃三大是毒鼠强的集散地,其通过非法邮寄销售方式经销的毒鼠强占全国总量的95%以上。三是公安部督办案件即河南王纪川案、安徽倪泽民案、湖北王国和案的17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全部抓捕归案,其中移交起诉57人。四是各地市场已基本没有公开销售毒鼠强的现象。五是收缴处置了大量非法违禁剧毒鼠药。
应该肯定,去年整治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部分地方已基本实现了消除毒鼠强危害的目标,但也要看到,由于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差距,清缴处置工作进展不平衡,以及非法制售毒鼠强行为更为隐蔽,新的杀鼠剂生产经营网络还不完善等原因,和彻底、全面消除毒鼠强危害的目标相比,专项整治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记者:如何巩固2003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防止今后毒鼠强危害反弹?
范小建:要巩固2003年专项整治成果,就必须按照国办发[2003]63号文件要求,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强化地方政府领导,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制,将毒鼠强专项整治及杀鼠剂监管工作,纳入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抓紧抓好。特别是要采取换购、举报奖励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把流散在社会上的毒鼠强收缴上来,努力杜绝毒鼠强中毒事件和投毒案件的发生。要健全合法的杀鼠剂营销网络,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的非法行为,及早彻底根除毒鼠强的社会危害。
信息来源:农业部 (200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