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陶世安报道: 我国科学技术部与英国环境、食物和农村事务部今天在北京联合召开“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研讨会”。英国环境部及驻华大使馆官员,我国科学技术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环保总局和气象局等部门主管气候变化事务的官员以及宁夏政府的代表和专家,中英两国科学家共计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共同分析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寻找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良策。   中英双方负责气候变化问题的各部门负责人在会议上就两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发表演讲。据介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益于保护全球气候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中国已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对议定书能够生效抱乐观态度。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认真履行在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合作,共同保护气候。中国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能源效率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有效地减缓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在推进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部署,从三个方面重点支持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工作:一是探索气候变化的科学机理;二是研究开发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方法;三是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政策和行动。   根据英方的发言介绍,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希望京都议定书能够早日生效。英国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愿意共同推进保护全球气候、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将可能使各国的生存和生态环境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其中农业受到的影响又首当其冲。于1994年生效实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国际社会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气候。气候公约特别要求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建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经过友好协商,中英两国政府决定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将影响粮食安全供应,全世界对此非常关注。英国在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气候变化必将对中国的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中国科学技术部与英国环境、粮食和农村事务部于2001年7月在北京签署开展气候变化科学和技术研究双边合作协议,并自2001年9月启动实施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研究。经过双方科学家的共同努力,项目实施两年半以来,已经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模拟研究、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情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价及适应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研讨会将发布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交流世界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并探讨扩大合作研究的具体安排。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到21世纪后半期,小麦、水稻、玉米几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将最多下降37%,今后20-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要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适应措施,如开发农作物高光效育种、抗高温育种技术、节水与高效用水技术以及可持续的肥料使用技术不但可以抵消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充分利用未来农作物的高CO2肥效作用使粮食获得增产,保证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