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农区发展奶牛业独具优势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年~2007年)》按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化基础强、环境质量佳五条标准,确定了东北、华北、京津沪三地区为奶牛发展优势区。三个奶牛优势区域内的草原型、平原农区型、城市牧场型基本代表了我国奶牛带的养殖模式。这三种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统计表明,我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草原牧草量少、质杂、草矮,只能供绵羊、山羊采食,对于需要采食具有一定高度的草的奶牛实在是勉为其难。天然牧草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北方万里大草原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生态责任,而不是生产责任。   城郊牧场能否续写昨日辉煌?我国乳业与西方乳业走着截然相反的路线,即先在城市及其近郊兴建奶牛场和乳品加工厂,这使得京、津、沪等大城市成为较早的奶牛发展优势区域。但近年来大都市的乳品加工业由于地租高、劳动力昂贵和奶牛粪便造成严重污染等问题而陷入困顿,各乳品公司不得不考虑调整发展战略。   现在,各乳品巨鳄越来越认识到,奶牛的发展优势在平原农区,而不是所谓的天然大草原和成本、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城郊农场。平原农区发展奶牛的优势在于:一、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能够为食量颇大的奶牛提供充足的饲草。以冀中平原为例,这里每年种植玉米近4000万亩,按每5亩玉米秸秆养一头奶牛计算,仅冀中平原即可养800万头奶牛(相当于现在全国奶牛的存栏总量)。二、也是最重要的,平原农区的奶牛规模化养殖起步早、基础好,并初步探索出了既为广大农户接受又能与现代化乳品加工业相对接的养殖模式。位于冀中平原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战略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庭院养牛衍生出托牛所、奶牛公寓、奶牛生态养殖园区等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科学饲养模式。   奶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奶源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实际上,国内很多知名乳品公司已经把目光转向广大的农区,它们采取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在奶源基地建设一些奶牛生态科技园区,大力推广生态饲养模式,一方面大幅提高牛奶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秦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