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细毛羊养殖技术再获突破
  新疆农垦科学院通过国家验收的细毛羊新品系培育及规模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项目表明,通过品种改良和采用一系列规模化养殖技术,细毛羊养殖完全能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牧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我国畜禽品种退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综合效益较差的实际,2001年,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专门安排了畜禽规模化养殖项目,细毛羊新品系培育及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是其中之一。3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为首席专家的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的科技人员,运用AFLP遗传标记、胚胎移植等综合生物技术联合攻关,在兵团3个师的协作下,经过不懈努力,全部超额完成了攻关计划中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月28日、29日,科技部、农业部组织专家赴兵团相关项目建设单位,在实地考察现场、质疑评估后认定,3年来,通过新品系培育和规模养殖产业化示范,该项目已累计培育超细型种公羊250只,细型种公羊3500只,组建核心群母羊3000只、育种群母羊6550只,改良当地细毛羊72.5万只,生产超细羊毛65吨,平均净毛率提高4.5个百分点。该项目实施后,还在新疆建起了我国第一批超细毛羊种群和生产群,建立了以紫泥泉种羊场、七十六团、七十七团为龙头的高档优质羊毛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羊毛填补了国家超细羊毛空白。2003年,江苏阳光集团对项目区生产的5050公斤超细羊毛试纺显示,产品品质与澳毛纺品几乎一样。   在验收中,专家们还了解到,3年里,该项目建设还创造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其中扩繁优质细毛羊20万只,生产优质细羊毛8000吨,改良低产低支羊200万只,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55亿元。同时,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项目区养羊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养殖细毛羊,七十六团、七十七团等项目区的牧工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