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首届中美纳米科技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首届中美纳米科技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开幕。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在大会主题报告中透露,从1999年到2002年,中国政府机构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投入增加了7倍。此次大会为期三天,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技术高级顾问Mihail C. Roco博士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表示,这是中美两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开展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   据白春礼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启动了包括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内的纳米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政府目前纳米技术政策的中心是增加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并形成长期的创新系统;近期目标是用纳米技术提升传统的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物的产出;战略目标是在国家层面上为纳米技术寻找新的工业应用。   2000年10月,中国成立了国家纳米技术筹划指导委员会,在国家层面上就纳米项目提出计划、合作和咨询。从1999年到2002年,中国政府机构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增加了7倍,其中,国家科技部为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了3.5亿元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纳米技术基础研究投入了2.2亿元人民币,中国科学院为纳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了1亿元人民币。在纳米技术研发项目的承担中,按地区分,北部和东部地区各占40%;按机构分,中国科学院占60%,大学占35%;按研究领域分,纳米材料占55%,生物医学占15%,电子学占10%。中国国家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在2002年12月成立,中心的职责包括为纳米技术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为政府和工业提供咨询,教育和培训年轻的科学家,促进研究机构与工业界的合作等。   英国的Thomson Derwent公司是以全球专利信息等为研究对象的调查公司。白春礼说,根据该公司2003年的综述报告,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纳米技术专利占全球纳米技术专利总数的12%,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1992年至2002年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和发表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在纳米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居世界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IBM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   Roco介绍说,在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联合推动下,美国在2001年成立了国家纳米技术创新计划(NNI),该项目2004年的财政年度预算为9.61亿美元;2003年,美国国会和总统签署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和开发法》。他认为,从短期看,人们对纳米技术的期望可能过高了;但从长期来看,纳米技术在健康、生产力和环境方面的应用又被低估了。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双方科学家将报告在纳米材料、纳米结构和器件、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开讨论。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和资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本次会议是在2002年召开的中美两国科技合作联委会上确定的。                                       (记者 王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