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值得玉米市场关注的几个问题
  进入5月份以来,北方产区玉米购销价格继续保持坚挺态势,大连等北方港口和广东、福建等南方港口玉米需求不旺,交易冷清,价格低迷。玉米市场价格扑朔迷离的变化,使市场交易者对未来走势产生分歧,看多者仍在继续增加采购和库存,抱着玉米价格不涨到位就不出售的态度;看空者,急于抛出手中的玉米,广东等南方销区玉米不涨反跌,形成南北方玉米购销价格倒挂的非常现象。下面笔者就近期玉米市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南方销区及北方港口玉米库存问题   据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监测,5月18日,广东黄埔港玉米库存为6万-7万吨,蛇口港15万-16万吨;福建福州玉米库存5万-6万吨,漳州7万-8万吨,厦门6万-7万吨;大连北良港玉米库存在20万吨左右,其他港口25万-26万吨;锦州港在10万吨左右。监测表明,我国南方各港口的内贸玉米库存数量在逐步下降,但是,从东北产区到北方港口,仍有玉米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销区,因此,在短期内,南方销区玉米供给将是充足的,预计玉米价格也不会有大的涨幅。   南北方玉米价格倒挂问题   5月份以来,广东黄埔港小船板集中成交价为1430-1450元/吨,最高成交价1460元/吨,最低为1400元/吨,也有质量差且水分偏高的以1390元/吨的价格销售;福建诸港的码头批发价集中在1400-1420元/吨,由于受库存压力和需求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一直较为稳定。4月份以来,大连等北方港口玉米的FOB价集中在1300元/吨左右,最高1320元/吨,最低为127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既受南方销区玉米需求的影响,又受北方产区玉米成本的影响,因此,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处于上涨难、下跌更难的尴尬境地。   根据产区玉米到达销区的购销成本测算,吉林省玉米车板价为1220元/吨,吉林到大连港运费60元/吨,平舱费用30元/吨,大连港平舱价应为1310元/吨,再加上120-140元/吨的运费和30元/吨的卸船费用,广东玉米的小船板价应为1460-1480元/吨,比目前广东玉米小船板集中成交价格高出30-50元/吨。   那么,究竟是什么客户,急于以低于成本30-50元/吨的价格销售玉米呢?笔者从产销区市场了解到,按照产区玉米的收购价格计算,经营者在春节前后采购的玉米成本为1100-1160元/吨,3月份之后产区采购玉米的成本为1180-1280元/吨。据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监测,在1200元/吨以上价位采购的企业多是东北本地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如果是饲料企业和贸易企业自营,并且是春节前后采购的粮源,那么运到广东的销售价格至少不会亏损,甚至还有一定利润空间;如果是中间贸易商,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要想获利就不容易了。如果按照4、5月份东北玉米采购成本核算,玉米运到广东的价格高于广东市场价格,形成价格倒挂现象;如果是企业自己在产区采购的玉米,那么,以1430-1450元/吨的价格在广东销售就不是倒挂,甚至还有50元/吨左右的利润。   北方产区玉米收购价格居高不下   吉林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监测显示,5月份以来,吉林省玉米收购平均价格在0.60元/500克左右(水分14%)。吉林省某玉米深加工企业在5月上、中旬采购玉米最高价达到0.64元/500克,该企业从2003年10月份开始收购,年玉米加工能力在120万吨左右,目前该企业仍以1260元/吨的价格继续大量收购玉米。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左右,占该省玉米总产量的30%左右,因此,东北本地深加工转化玉米能力的增强,对玉米价格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   据悉,即使在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北方深加工企业仍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玉米,这使得产区玉米收购价格没有受到南方玉米下跌的影响,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另一方面,今年玉米总产下降,国有库存降低,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发生变化,南方购销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受“涨价”影响,改变原有“零库存”经营模式,到北方建点直接或委托采购玉米。在市场对玉米未来走势一致看好的同时,玉米购销由国有粮食企业独占鳌头转变成多元化主体加入市场竞争的局面,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北方产区玉米货源的竞争,这就是产区玉米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外部环境对玉米价格的影响   承接2003年10月份的上涨行情,春节之后我国稻谷、大豆、豆粕等农产品价格出现多年来少有的牛势上涨行情,3月中、下旬之后,国内其他农产品如稻谷、大米、大豆、豆粕价格相继出现大幅回落。在国际市场,农产品期货各品种在创下高点后出现大幅回落走势,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截止到5月19日,芝加哥期货玉米品种最近交割月结算价从4月23日的134.67美元/吨下跌到117.36美元/吨,下跌了17.36美元/吨;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从4月23日的131.10美元/吨下跌到126.96美元/吨,下跌了4.14美元/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和国内其他农产品价格的整体回落将对玉米市场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在国际、国内周边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玉米价格大幅振荡的可能性不大。   玉米经营的合理利润空间   从玉米收购之初的激烈价格竞争,到稻谷、大米、大豆、豆粕等相关农产品的大幅上涨行情出现,使得一些经营者已不满足获得100元/吨的毛利,普遍认为,玉米虽然不会像稻谷、豆粕一样每吨上涨400-500元,但是至少应该上涨200多元/吨,因此,多数玉米经销企业不愿在达到理想价位前销售玉米。在大规模采购结束后,多数企业选择的是持粮待涨。   笔者认为,在2004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行情中,玉米是涨幅最小的品种,但也是最理智的一个品种,玉米有别于大米、稻谷和大豆的是其食用消费比例较小,居民不会像抢购大米和面粉一样抢购玉米;并且在收购之初,玉米购销价格已经有了一定的涨幅。因此,在4月份之后的农产品下跌行情中,玉米也是下跌幅度最小的品种,甚至在产区出现了不跌反涨的现象。   南方玉米价格不能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其一,2004年以来,南方玉米受禽流感的影响,需求还不能完全恢复;其二,南方饲料企业抛弃中间环节,直接到北方采购,南方港口玉米积压过重;其三,玉米出口大幅减少,出口和内贸玉米的竞争减弱,因此,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上涨受到一定制约。   从产、销区玉米经营成本核算,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玉米经营的合理利润是能够从经营中体现的,作为玉米品种来说,虽然库存减少了,波动幅度增大了,市场竞争激烈了,但是遇到2003年10月份那样的大行情的机会还是罕见的。因此,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要适时把握机会,在大行情到来的时候果断出手;正常情况,在目标利润达到的情况下,要敢于出手,避免错过高价销售的机会。   5月份的玉米市场用一句歌词描绘非常恰当,那就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玉米市场的天空究竟有几朵雨做的云?2004年我国玉米出口大幅减少,陈粮和陈化粮竞价、储备粮轮换使玉米市场供给再次增大,由于承受不了价格持续低迷和贷款利息的压力,一些贸易企业开始出售手中存粮,也增加了玉米市场的供给。   但市场交易者也应该看到,由于2003年的减产,产区需求增大,能够提供给南方销区的玉米总量并不充裕;多元化主体瓜分玉米粮源,国有主渠道收购数量减少;中原玉米枯竭,并由产区转化为销区,对玉米的需求仍很强烈;南方销区6、7、8月份正值需求旺季,供需形势在不断变化,一旦需求大幅提高,则玉米价格继续向上的动力就会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