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纪实
  来自省农调队的产量预测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将达到2429.8万吨,比上年增加93.4万吨,增产4%,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30.3万吨,增产1.3%。其中小麦总产预计可达2389.9万吨,比上年增加97.4万吨,增产4.3%,比1997年增加17.4万吨,增产0.7%。   不仅夏粮总产增长,其中优质小麦所占比重也显著提高。目前,我省的优质小麦面积已占到麦播面积的40%,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夏粮既高产又高效。   在喜庆丰收之际,人们不禁会问:我省今年夏粮生产的历史新高是如何创造的?   “真金白银”的好政策出台及时,引导有力,全省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夏粮丰收,播种面积是保证。今年我省的夏粮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达到7408万亩,比上年增加63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284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优质小麦发展到2838万亩,比上年增加315万亩。   粮食面积增加的背后是好政策的及时出台和有力引导。   进入2004年,被誉为“真金白银”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省委、省政府结合河南实际配套出台了4号文件,对中央1号文件中的有关政策进行了细化和实化,为恢复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回顾去年秋冬种以来的工作历程,我省支持农业、关爱农民的好政策真可谓接二连三:   省政府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1.6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每位种粮农民拿到平均12.3元的补贴资金;同时,拿出500万元用于良种补贴,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机补贴;   减免农业税3个百分点,使农民每亩土地承担的农业税平均由2002年的55元下降到31.4元;   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主体,使农民直接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利;   加强农资价格监管,降低其价格水平,与农民种地息息相关的化肥出厂价格被实行上限控制……   这一系列好政策的出台,给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需要粮食,政府鼓励种粮,种粮、特别是种优质粮有利可图。因而广大种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不少昔日撂荒的土地上,麦苗一片碧绿。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有方,为夏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证   搞好农业和粮食生产,事关我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事关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   因此,长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特别是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把搞好粮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未放松粮食生产。自1998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4000万吨以来,已连续5年稳定在这一水平,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并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十分之一。我省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不仅使全省绝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省委及时召开常委会,对“三农”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再次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各级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中心任务,真正摆上位置,真抓实干,抓出实效。随后,省委先后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实际,对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夏粮生产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先后7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不间断地派出厅级干部带队的督查组,分赴各地对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省委副书记支树平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农业部对我省今年的夏粮生产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全方位的指导。杜青林部长亲自联系指导我省的粮食生产,并分三批派督导工作组来豫督导政策宣传、技术服务、市场监管和物资供应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夏粮生产工作。   技术措施到位,管理科学有力,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粮能否丰收,苗情是关键。   去年下半年,由于秋涝和10月上旬的连阴雨,造成全省小麦开播时间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加上出苗阶段积温不足,全省小麦冬前苗情普遍较差。 据去年12月中旬统计,一、二类苗比例分别占17.7%和39.4%,分别比上年低11.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今年春天,由于天气较暖,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面积大、程度较重。据统计,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较常年增加3000万亩次。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麦田管理便成为夏粮丰收的关键所在。据此,省农业部门及时下发了冬季和春季麦田管理意见。3月中旬发布了条锈病等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制定了防治工作对策,4月中旬召开了全省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治工作会议。全省各级农业部门也采取组织科技下乡、举办电视电台讲座、在报纸上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技术培训工作。 由于春季麦田管理抓得紧,技术措施到位,全省春季小麦苗情转化较快。据4月15日统计,全省一、二类苗麦田比例达80%,比冬季提高了20个百分点。由于监测严密,封锁防治及时,呈大流行态势的小麦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夏粮生产安全。   丰产已定,紧接着就是如何确保颗粒归仓,使小麦既丰产又丰收。小麦收割在即,5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2004年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协调会,准备各类农业机械400余万台,其中联合收割机7.6万台,引进外省机车2万台。各级农机部门科学安排机车,合理调度转移;公安交警部门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护送过往机车车队;交通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确保过往机车通行无阻。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全省的麦收进度,保证了抢收抢打,丰产丰收。据统计,今年我省机收小麦达6200万亩,其中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5100万亩,占机收总量的82%。 6月11日下午,省农业厅统计数字显示,全省麦收工作基本结束。这标志着,今年我省夏粮生产精彩谢幕。   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说:“今年夏粮生产后期能取得比预想要好得多的形势,主要是政策调动起来的,是各级领导扑下身子抓出来的,是农民精心管出来的,也是技术指导出来的。”   (本报记者 李晓玮 高 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