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工作思路 推进农业信息化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正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步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推进农业信息化,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各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也各不相同。要从实际出发,有所侧重,注重实效。要坚持信息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土洋结合”、“网络与常规媒体相结合”。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当前应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能和透明度,积极发挥信息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多注意因陋就简地开展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注重组织体系建设,利用多种方式传播农业信息。
二、关于信息网络、组织体系和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信息网络、组织体系和信息资源是构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三者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在继续强化农业部和省级农业部门网络中心建设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和推动地县农业部门建设网络平台,避免贪大求洋,不搞“形象工程”。要提倡国家少花钱,农民得实惠。
组织体系主要指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要通过培训等方式,使这支队伍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懂得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二是农村信息员队伍,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那些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比较强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组干部等之中,依靠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另外,要充分利用基层农业各站开展信息服务。
在信息资源开发整合方面,要重视解决横向“信息孤岛”和纵向“网站雷同”的问题。横向方面,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实现涉农信息共享;纵向方面,省部两级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开发通用的信息采集软件,推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公用模块的方式,实现“一站发布,全系统共享”,全面提升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地方各级网站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处理、发布本级的特色信息。
三、关于加强应用系统建设的针对性
面对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要有多样化的服务。要集中力量,从指导农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和促进农民增收对信息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重点地开发完善相应的应用系统。
一是农业监测预警系统。要以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重大动植物疫病灾情为重点,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跟踪监测分析,开发建设相应的监测预警系统。当前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逐步推行警情监测制度。
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做好监测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重要农产品的监测分析。
二是农产品供求和推介服务系统。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建设好两个服务系统。“一站通”系统要逐步实现全国县以上农业部门网站的联动。农产品网上展示推介系统首先在部省两级进行建设,尽快建成一个集中展示我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龙头企业的网上平合。
三是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要强化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批发市场价格的采集、分析和发布;调整和布局各类价格信息采集点;完善采集标准和制度。省以下在协助搞好全国各类价格信息采集、发布的同时,适当采集、发布本区域内特色产品的价格信息。
四是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部、省两级要侧重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和推行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统一目录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科技信息的联网检索查询服务。地、县、乡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县和县以下要积极推广“农技110”和“快易通”等模式,大力发展电话咨询服务。
五是农业市场监管信息系统。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农业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当前的重点是推进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办公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要探索建立农产品和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制度,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信息支撑。
在县和县以下,要特别强调网络技术与常规媒体相结合、信息服务与科技服务相结合,开展综合性服务的问题。农户中电视、电话普及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把以上五个应用系统的信息加以整合,通过电视、电话等手段进行传播。要在县级大力推行“三电一厅”等服务模式,利用电脑架设信息高速公路,利用电视建立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电话开通信息查询热线,利用服务厅设立信息服务窗口。这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四、关于明确信息服务对象
现阶段基层农业服务部门的力量有限,农民的信息接受、分析、鉴别的能力不强,很多信息传播渠道还不能通到农户,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开展信息服务难度较大。实际上,不同的信息服务产品有不同的受众。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间商,“一站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经纪人和种养大户,“110”和“快易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总体看,信息服务的直接对象主要是具备一定市场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要通过他们的辐射和带动,再将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农户。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生产不同的信息服务产品,还要研究哪些产品以哪个层次为主来开发运用的问题。
五、关于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政府能够提供的主要是宏观的公共类信息,而生产经营者需要的大量个性化信息应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提供。从国际上看,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政府除了收集发布公益性信息,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信息服务。因此,我们在抓紧建设政府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的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六、关于农业信息工作的艰巨性
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需要打破涉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垄断和分割,推动有关部门职能和工作流程的重组,权力和利益的调整。因此,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向现代观念和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推进农业信息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这项工作。
摘自:2004.6.17.1版《农民日报》
信息来源:本站 (200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