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人工扰沙试验在范县进行
河南报业网讯:随着小浪底水库6月19日上午9时开闸放水,在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的同时,世界治河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首次人工扰沙试验在我市范县杨楼至吴老甲20公里长的黄河河面上全面展开。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艘艘扰沙船正在宽阔的河面上作业。伴随着轰鸣的马达声,抽出的泥浆像条条黄龙喷向主河槽,场面十分壮观。
据濮阳日报报道,正在这里坐镇指挥的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德智告诉记者:“这次黄河人工扰沙试验共分河南段和山东段两部分,河南段率先进行,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河南段选择在范县杨楼至吴老甲,是因为这一河段属于‘二级悬河’,河槽高,淤积最严重,一到汛期,极易遇险,是河南省的‘卡脖子'河段。通过扰动,主要是加大这一河段主河槽的过洪能力,使泥沙随着水流进入东海,从而加大整个黄河河道的过洪能力,减少洪水漫滩的机率。目前,我们动用了扰沙船25艘、作业人员520人。人工扰沙这种方法为国家治理黄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世界治河史上尚属首次。”
负责扰沙试验的技术总顾问张延兵对记者说:“这项技术是由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校的许多专家联合攻关研制的。每艘船上配有4台两相流潜水渣浆泵,泵的下面有一个搅拌轮,除了搅拌,转起来之后,还产生一个水柱往下压,压进去以后翻出沙来。泥沙进入叶轮,通过上面的吸入泵口打出去,喷向主河槽,每条水柱喷出大概有50米远。每艘船每天扰沙2万立方米,抽出的河水的含沙量在50%至60%之间,最高达75%,能扰动河床5米以下的河沙。目前,所有船只运行平稳。下一步,我们将把所有船只顺着一条线排列,两船之间的间距是500米,上下游动,逐层切削,主流形成一个相对梯形河槽,借助水的势能,加大平移速度。这次试验,扰沙量将是很大的,具体数据正在监测之中。”
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薛松贵指出:“这次水沙同调的目的,就是通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的水沙关系。如果试验成功的话,水少沙多、河槽淤积、水患不断的黄河史将有望全面改写。”
问到扰沙试验,正在附近滩地干活儿的农民喜笑颜开。大家纷纷说,这下可好了,以后黄河河底深了,河道宽了,好过水了,不漫滩了,不淹地了,庄稼也能丰收了。” (郑迎军 胡新会)
信息来源:河南报业网 (200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