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李成玉在民权县调研纪行
夏粮收购正在紧张进行,中央和我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得怎么样?扶贫开发工作中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走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之路?带着这些“题目”,省长李成玉6月22日赴民权县进行调研。
顶着炎炎烈日,冒着38℃的高温,李成玉来到花园乡花园村,走进农民李金魁家。“老乡,今年小麦收成怎么样?”李成玉亲切地和他拉起家常。
“托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年麦子收成真好!俺家种了2亩半小麦,合计收了2200多斤,亩产有900多斤呢!”
“今年交了多少农业税?负担重不重?”
闻听省长问,李金魁忙进屋拿出缴纳农业税的收据和种粮直补通知书,对李成玉说:“今年俺农民的负担比去年少了一多半,村里群众都积极缴税,说明年还要多种粮!”李成玉听后十分高兴。
神人助面粉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李成玉来到企业门前,远远就看见农民售粮的几十辆农用车排成长队,一直绵延到大门外的公路上。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企业与周围农民提前签订了收购合同,他们的收购价格略高于其他收购单位的价格。李成玉嘱咐县乡干部,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区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拉长产业链条的一条好路子。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使之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时近中午,暑气蒸腾,李成玉擦了把额头沁出的汗珠,又赶赴野岗乡平岗村。只见村委会大门挂上了“野岗乡粮管所便民服务收购点”的牌子,院子里摆着“热线电话”和“服务承诺”的板报。粮站负责人告诉李成玉,今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部门感到了竞争压力,纷纷变“坐商”为“行商”,走村串户上门收购粮食。李成玉说,有危机感是一件好事,说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在深化。粮食部门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优质服务吸引群众,对农民售粮要兑现现金。要多方筹措资金,努力组织粮源,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李成玉还考察了冰熊冷柜厂、冰熊冷藏车厂、民权五丰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经营、产品结构、市场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通过产权改革激活企业发展内力,强化管理,积极开拓市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与民权县党政干部座谈时,李成玉指出,近年来民权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位次逐年后移,很值得深思。豫东部分农业县由于人口密度大,缺乏资源优势,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省一些原来比较贫困的县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工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实力有很大提高,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县要从先进典型中学经验、找差距,分析现状、理清思路,从深层次剖析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开拓思路,寻找符合地方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李成玉强调指出,县域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既要积极吸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工业项目,增强县域工业实力,更要激活现有工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效益。要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发民间的发展能量,使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唱好主角。要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研究,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李成玉最后强调,加快贫困县发展步伐,关键要有一个责任心强、奋发有为、真心为群众谋利益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县级领导班子承担着数十万、上百万人民的福祉,肩负着一方发展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努力实现强县富民,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本报记者 王磊)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