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前培训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在日本务工3年、回家乡花20多万元盖起3层“小洋楼”的新县农村妇女张桂梅,最近又开办一家日语培训班,以帮助更多乡邻实现出国务工梦。她高兴地对记者说:“是县里的劳务培训学校教会我挣‘洋钱’的本事!只要有技术,农民到哪儿都能找到活干!”
像张桂梅这样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一至两项专业技术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信阳市逐年增多。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已建起车工、电工、渔工、纺织工等21个工种的培训基地21个,社会办培训机构65家,每年培训国内、国际劳务人员近5万人。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对此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2000年,信阳市专门成立了扶贫培训学校,作为承担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教学任务的载体。为把有限的培训经费真正用到那些贫困又急需外出务工的农民身上,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该市规定,凡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是来自全市7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850个重点村,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有强烈务工求学愿望的贫困农民。
该市结合市场需求开设培训专业,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并先后在深圳、海口、乌鲁木齐、东莞等地设立18个驻外劳务办事处,充分发挥驻外窗口的市场信息传递作用。去年,全市“订单”培训人员1175人,全部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围绕市场需求抓培训,使该市经过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成功率在95%以上。
信息来源:河南省农业厅 (200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