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中国棉花如何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总经理雷香菊认为,我国政府、涉棉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棉花市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争取早日实现我们从“棉花大国”向“棉花强国”过渡。   一、棉花质量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其他主要产棉国相比,我国棉花的质量管理体制,棉花标准、检验办法等,都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要求。国内现行棉花检验办法仍以感观检验为主,很难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最近,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研究新的质检改革方案。这一改革将有利于提升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两个市场的结合。   二、棉花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6月1日棉花期货正式在郑商所上市,标志着中国棉花市场体系建设跨入一个新阶段。由于刚上市成交不够活跃,辐射面不够广,真正起到发现市场价格、规避市场风险还需要一个过程。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现货交易,过去几年中起到了一定的市场导向作用,但还需健全和完善交易规则。我国的初级棉花市场秩序需要加大整理力度。目前包括没有经过资格认证的在内,我国有大大小小的轧花厂12000家以上,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无序竞争和质量滑坡在所难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有序发展。   三、棉花企业应向规模化发展。棉商是棉花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与国外相比,我国棉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有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棉花经营企业少。随着国内企业改组、改制,国有企业、供销社、民营、乡镇企业联合重组兼并,一些大型棉花企业正在形成。预计未来3-5年,中国可望出现5?7家年经营量在5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棉花企业,10多家年经营10万吨以上的大型棉花企业,将在未来的棉花市场上发挥“旗舰”作用。   四、加强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要增加国家棉花储备,提升政府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只有增加储备规模,才能有效调控国内、国际棉花市场,避免棉价大起大落,保护棉农和纺织企业利益。   五、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当前国内企业之间随意不履行合同,违背市场规则的情况比较普遍。企业诚信度差,交易成本高,行为不规范,在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纠纷不断出现,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棉花贸易中的形象。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企业切莫只顾眼前利益,应下大力气完善企业信用机制,重新树立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