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品种利用评析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 汤其林
品种利用现状
据统计,2003~2004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24个,其中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3个,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8个。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34号。其中,郑麦9023的种植面积为1505.65万亩,比去年增加186.82万亩;豫麦18号的种植面积为1068.76万亩,比去年增加18.16万亩;豫麦34号的种植面积为746.48万亩,比去年增加155.38万亩。
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69号、豫麦47号、偃展4110、周麦16号、宛麦369、新麦11号。其中,豫麦70号的种植面积为482.1万亩,比去年减少212.83万亩;豫麦49号的种植面积为470.23万亩,比去年减少197.48万亩;豫麦69号的种植面积为256.7万亩,比去年减少98.14万亩;豫麦47号的种植面积为247.1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偃展4110的种植面积为166.02万亩,比去年增加146.22万亩;周麦16号的种植面积为151.6万亩,比去年增加117.6万亩;宛麦369的种植面积为112.4万亩,比去年增加74万亩;新麦11号的种植面积为105.6万亩,比去年增加40万亩。
普通高产品种
豫麦18号: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该品种播期弹性大,耐晚播,具有较强的春发能力,分蘖成穗多,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近年来,豫麦18号对白粉病的抗性有所下降,在生产上要适时播种并注意防病。
豫麦49号:属半冬性多穗型高产小麦品种,抗寒性好,分蘖成穗多,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子粒饱满,是我省的主要推广品种。该品种在生育后期旗叶有干尖,并且纹枯病、叶枯病发生较重,今年赤霉病发生也较重,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豫麦70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叶片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耐旱,但抗病性一般,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种植面积逐步下降,在生产上应注意适时晚播。
豫麦69号: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生长势强,分蘖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穗层厚但不够整齐,后期灌浆快,熟相好。该品种抗寒性好,感白粉病、叶枯病及穗蚜,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下降。
偃展4110: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该品种保持了豫麦18号早熟、高产、广适的优良特性,抗寒性、抗倒性、抗白粉病能力均超过了豫麦18号,是豫麦18的理想接班品种,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南部麦区在种植时应注意防治条锈病。
周麦16号:属半冬性大穗中熟小麦品种,抗寒性好,秆较矮,抗倒性强,穗大粒多,稳产性好。该品种较抗白粉病和条锈病,适宜在高肥水地块种植,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种植时应适当控制群体,注意防治纹枯病。
宛麦369: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株型紧凑,植株稍偏高,抗寒性中等,穗大粒大,落黄好,耐旱性、抗病性均较强,适宜在南部稻麦两熟地区种植,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新麦11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分蘖力强,灌浆快,落黄好,抗寒,耐旱,适应性广,适宜中北部晚茬麦区种植,种植面积将稳步上升。
洛旱二号:属半冬性小麦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均较好,高抗叶锈病,中抗条锈病和叶枯病,稳产性较好,适宜豫西丘陵旱肥地及中等肥力地块种植,种植面积将会稳中有升,生产上应注意防治白粉病和纹枯病。
另外,在大田生产中表现较好的还有开麦13号、新麦13号、太空6号、豫麦18?99系、中育8号等,多数地区反映这些品种主要性状表现突出,产量高且稳产,种植面积将会稳步上升。
优质专用品种
郑麦9023:属弱春性早熟强筋小麦品种,既优质又高产,今年种植面积已上升到第一位。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出穗层整齐、成熟早、落黄好、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千粒重高、子粒饱满等特点,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生较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其缺点是亩成穗数偏小,耐寒性一般,生产上应注意适时晚播并加大播量。
豫麦34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强筋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和品质都比较稳定,成熟较早,较抗白粉病,纹枯病发生较轻,大部分播期正常的麦田表现比较突出,种植面积将保持相对稳定。其缺点是亩成穗数偏小,早播耐寒性较差,应注意适期播种。
豫麦47号: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早熟强筋小麦品种,抗寒性好,分蘖成穗数多,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均较好,种植面积将保持相对稳定。
郑农16号:属弱春性大穗强筋小麦品种,多数性状与豫麦34号相当,早熟性优于豫麦34号,产量水平与豫麦34号相当,早播易发生冻害,可作为晚茬小麦品种利用。
藁麦8901:属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丰产性较好,品质优,抗病性较好。该品种茎秆偏高且弹性差,穗层整齐度差,对水肥条件较为敏感,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可在豫北早茬麦区作为搭配品种利用。
豫麦50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弱筋小麦品种,植株较高,亩成穗数多,粒大,落黄好,适宜在沿淮麦区种植,但应注意防治叶枯病、赤霉病。
新麦18号:属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秆较矮,抗倒性强,产量三要素较协调,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子粒外观商品性好。该品种抗寒,耐湿,抗条锈病、白粉病,种植面积将稳步上升。其缺点是轻感纹枯病、赤霉病。
苗头新品系
周麦18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冬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株高适中,根系发达,抗倒性好,适应性广,穗层整齐,穗大粒多,产量三要素协调,落黄好,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较耐旱,抗干热风能力强,是一个适宜在高肥地和旱肥地种植的节水型高产品种。
濮麦9号:属弱春性早熟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春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株型紧凑,结实性好,子粒饱满,丰产潜力大,较抗倒伏,耐寒耐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缺点是亩成穗数略显不足,感条锈病、叶锈病。
开麦18号:属半冬性大穗中熟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冬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幼苗长势强,分蘖力强,亩成穗数适中,成熟落黄好,穗大粒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在北部麦区表现较好,有较高利用价值。其缺点是株型稍有松散,秆偏高,抗倒性较差,并且颖壳松,易落粒。
原泛5号:属弱春性中晚熟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超高产春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落黄好,子粒饱满,容重高,茎秆有韧性,抗倒性强,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缺点是后期易早衰。
洛阳9505:属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系,已完成区试,今年进入旱地小麦生产试验。该品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分蘖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抗旱性强,在豫西旱地有较高利用价值。缺点是穗头小,穗层不整齐,抗寒性稍差,感白粉病和叶锈病。
郑麦004:属半冬性多穗型弱筋中熟高产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分蘖力强,抗寒性好,亩成穗数多,子粒容重高,高抗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在中南部表现较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其缺点是中感白粉病、叶锈病。
睢科2号:属半冬性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苗期长势强,抗寒性好,分蘖成穗中等,产量三要素协调,子粒饱满,千粒重高,耐旱,稳产,在中南部表现突出,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生产中注意防治白粉病、根腐病。
丰舞981:属半冬性小麦新品系,今年进入第二年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该品系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产量三要素协调,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子粒大,千粒重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其缺点是黑胚率高,感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
另外,驻麦四号、温9629、01中89、开麦16号、周麦17号等也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信息来源:河南农村报 (200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