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美国农业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美国农业很发达。占全国总人口2%的农民不仅产出足够美国人消费的农产品,而且成为世界出口强国。其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依法治农是根本。联邦政府依据农业法案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主要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都保持有效的调节。美国的农业预算是仅次于国防的第二大政府预算。     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是保证。多年来,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农业大中专院校遍布各地,成人教育网络齐全,50%以上的农场主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当多的人成为专家和高技术人才。美国农业研究项目大部分是由政府资助的。美国研究机构每年向市场推出的新的食品种类就有1.2-1.5万种。以玉米深加工为例,美国玉米可深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而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  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是核心。美国农业生产不仅在地理上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布局,而且单项品种也日趋专业性。农民按照批发市场内批发商的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根据批发商对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批发市场组织销售,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后盾。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系列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从教育、科研、推广,到物质购买、产品销售、合作保险、金融信贷、法律咨询、电力、信息服务等无所不包,它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建起了成龙配套的信息传递机制、生产组织机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和自动化机制,推动着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上迈进。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很大,发展思路和运行模式不可能照搬。但从很多方面联系我们的实际,可有许多有益启示:     必须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规律,在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显现。美国深加工方面成功的经验对于解决这一矛盾有着积极的作用。     规模经营已经构成农业集约化增长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农业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方式。据匡算,在我国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土地经营规模每减少0.5亩,农业生产效益就减少10%~15%;反之,若扩大0.5亩,效益则提高17%~22%。美国规模经营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如采取优惠政策等办法,鼓励规模经营者等。     必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品牌,能够在某一农产品生产或流通中起“主导”或“龙头”作用的公司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大户、专业户的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对符合农民心愿的各类中介组织,不论何种形式,都要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化运作,创立品牌,壮大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吸纳更多的农户加入。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精准农业。     必须着眼于加快建立农业保护体系。要适应WTO规则,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教育的扶持。建立支持农用工业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政策,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保护的方式应从补贴流通环节,转为直接补贴生产环节。建立新的农业信贷、保险政策。积极发展支农金融服务,建立农业灾欠保险制度。规范农业市场竞争环境。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宏观经济环境的管理和调控,即通过政策对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的可能恶果给予间接政府干预,强化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强化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职能。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政策,研究制定在新的税费制度下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同时,清理各种乱收费,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外支出。建立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一进程的快慢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也取决于财政收入状况和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更取决于政府的职能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如何转换职能,如何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本身就是改革的一项内容,而且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作者:张宝珠、孙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