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和标识棉花质量等级、专业纤检机构在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入厂前实施的公证检验,改为由专业纤检机构在加工环节提供普遍公证检验服务。二是将过去主要依靠检验人员的经验确定棉花质量等级,改为由专业检验人员在实验室采用棉花快速检验仪确定。三是制定和颁布含有棉花纤维强度、细度、成熟度、一致性等反映棉花内在质量指标的新标准,研制能够反映我国棉花实际情况的色特征图及其应用软件,以实现仪器化的科学检验。四是将我国现行的适应工人搬运的85公斤棉包包型,改为国际通行的包重为227公斤的棉包包型,以适应棉包机械化装卸。五是在棉花加工时采用烘干、调湿设备,使棉花水分保持在标准含量的水平,规范棉包重量。六是纤检机构对每包棉花统一编码,便于购销双方查询,及时准确地掌握棉花数量和质量数据。七是发展棉花专业仓储,将公证检验后的棉花,在所有权不变和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送交指定的专业监管仓库储存保管。八是改革公证检验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检验力量,加强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过硬、公正客观、廉洁高效的棉花公证检验体系。(记者:王平)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