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紧闸门 整顿土地市场
新华社记者 谢登科
去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掀起了以开发区清理整顿为重点的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收紧土地供应“闸门”,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新近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以9.7%的速度创下8年来同期新高,同时,投资增速过快等不健康因素得到了初步抑制,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重要转机。
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效果显现,“土地审批”成为敏感的关键词
随着各地乱设开发区的圈地之风被遏制,新设开发区和扩大规模的审批被亮起红灯。“土地审批”,成为一个特别敏感的关键词。
来自国务院五部委的检查验收信息表明,截至2004年6月,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对各类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加大清理整改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4%。
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各地加大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去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先后对10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公开查处、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上半年,全国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2575件,涉及土地面积21689.5公顷,其中耕地13341.7公顷。目前,已收回土地1431.2公顷,其中耕地943.98公顷。
今年以来,国务院将27个城市30批次的城市建设用地申请由49平方公里面积核减为34平方公里,较上年每季度平均批准用地量下降了46%。各地相继清理废止了一批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符的政策和规定,收回了违规下放的土地审批权。
全国农用地转用指标今年已压减20.3%,其中耕地转用指标压减了23.4%。今年前4个月,国土资源部负责审查的用地报件共90件,其中25件因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较大、发现当地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问题而暂缓报批。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政策得到切实落实。
仍需保持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高压态势
一年多的土地市场专项整治,为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继续以占用土地为代价搞建设的冲动仍然强烈。从各地上报国土资源部的2004年土地供应计划建议看,仅需省以上批准的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就超过了全年用地计划指标。
监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对土地违法者的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造成近年来违法圈占土地盛行的一大机制缺失。对那些严重浪费、糟蹋土地的行为,只有严肃法纪,毫不手软地进行查处,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近日说,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不断规范,使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从机制上说,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用地者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法制上说,就是要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