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秋作物生长与产量展望
  今天上午,中国气象局发布汛期气象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沈晓农主持会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回顾了1?7月我国天气气候总体情况,并介绍了近期天气趋势和目前秋收作物生长状况及产量展望。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沈晓农主持会议   章国材介绍说,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今年气候基本正常,未发生大范围持续干旱、洪涝灾害;仅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干旱、风雹、雪灾、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气象灾害损失轻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同期平均水平,但局部地区灾情非常严重,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如云南德宏州的洪涝灾害,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的干旱灾害。   截至7月28日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因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800万公顷,绝收167万公顷;受灾人口1.3亿人(次),因灾死亡至少720人;倒塌房屋42万间,损坏房屋270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元。   章国材介绍说,预计未来10天,我国降雨区比较分散,降雨量分布不均。华南、新疆西部和北部、西藏等地阴雨天气较多;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将多阵性降雨。另外,黄淮、江淮、江南还将出现高温天气。   针对目前全国大部秋收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章国材介绍说,7月下旬,一季稻大部处于孕穗至抽穗期;北方春玉米处于抽雄期,长江流域处于灌浆成熟期;北方大部地区夏玉米处于拔节期,部分地区进入抽雄期;各产区棉花处于开花期,大豆大部处于结荚期;江南和华南晚稻处于育秧至移栽返青期。   7月份全国总体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比较有利,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光照条件较好,降水比较及时,旱地农田墒情良好,大部分秋收作物长势正常略偏好,可望获得较好收成,产量将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但月内部分地区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寡照、高温干旱以及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 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中旬高温少雨,旱情再现,作物长势仍然较差;东北地区东部月内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涝象;东北地区东南部月内出现阶段性低温寡照,造成作物发育迟缓。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中旬出现低温寡照天气,棉花开花授粉受到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出现5?20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棉花出现闭花现象,蕾铃脱落增加;高温少雨天气也影响了晚稻移栽和返青生长。江南和华南西部以及西南地区南部月内阴雨日数达15?25天,光照不足,早稻收获受阻,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同时中、晚稻生长发育也受一定影响。(作者:殷玉凤 常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