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四川全力保护植物新品种权
  本报讯(记者 范建) 四川省从源头抓起,把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从2001年到2003年,全省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共申报品种权申请218件,新品种权授权60件。   记者8月初随农业部科技执法检查组来到四川省一些市县进行科技执法检查,专家们认为,四川省率先在全国成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新路子,为全国带了好头。   四川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科研大省。自2000年以来,四川已选育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近500个,仅水稻新品种占水稻种子流通量的1/3,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四川的参试品种占据前三名,这些品种在南方14个省推广种植,不仅对本省的粮食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很大。   四川省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过程中,坚持“宣传培训先行、强化执法监督、查处重点案件”的思路,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全省已建立农业法制工作机构134个,综合执法机构127个,农业执法体系基本形成。   植物新品种权专业性很强,对执法者有较高要求。在农业部的指导下,四川省以宣传和培训入手,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权意识,普及相关知识。如今,全省已有2000多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农业科技执法培训班。四川省各级人民法院还分别从省农业厅和农业科研单位聘请6名专家担任陪审员,大大提高了案件的审理水平和公正性。全省已发现12件品种权侵权案件,6件得到查处,有效维护了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种子市场秩序。   通过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使一大批增产幅度大、品质优良、深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得到迅速推广,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阻止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净化了粮食生产环境。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使科研人员选育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宜宾市农科所通过转让品种权,使18个品种全部实现及时转化。“宜”字头的品种及其种子成了抢手货,其水稻品种每亩可为农民增加纯收入50-60元,独家许可上市公司的隆平高科生产经营的“冈优1577”等成果使用费1608万元以上,创造了我国冈型水稻杂交水稻品种独家经营的最高纪录。绵阳市农科所通过签订品种权实施许可协议及科研合作协议,5年共推广20亿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3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