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现金增长呈现五大特点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国农民实现了现金收入的较快增长,人均收入1345元,增幅达到了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收入增长结构中呈现出政府转移支付和出售农产品的贡献率提高等五大特点。
上半年,农民从出售农产品中获得的现金收入为人均589元,增长了18.9%。其中,出售农业产品和牧业产品的收入增长较快,出售林产品和渔产品也获得了少量的收入增长。尽管由于种地效益好转,上半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返乡的情况,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仍保持平稳增长,增幅13.9%,人均达到了447元。此外,农民从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现金收入也以15.4%的速度较快增长,达到人均210元。其中,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获得的收入增长超过了35%,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上半年,我国农民的转移性现金收入增长了15.2%,达到了人均67元,其主要来源是政府的粮食直补等转移支付增加。其中,粮食直补收入全国人均8.2元、良种补贴人均0.8元、退税人均0.5元、退耕还林补贴人均2.5元、扶贫款人均0.7元。在多予少取的政策调控下,政府转移支付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农民的税费负担也继续大幅度下降。上半年,我国农民的税费负担比上年同期下降27.2%,降到了人均11.5元,其中仅农业税一项就减少了11.3%。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频道 (200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