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配方育出高产奶牛
本报济南讯 “养奶牛不懂科技可真是不行!”章丘市高官寨镇的奶农郭新明一脸自豪地说:“同样一头奶牛,靠科技饲养,一年能多产3000公斤奶。”
郭新明所在的镇,是我省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众多奶牛养殖基地之一,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5万头。奶牛养殖带来了效益,但户与户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有的奶农一头牛一年只赚两三千元,有的则高达六千元。这种差别和奶农自身掌握科学饲养技术的多少直接相关。
8月上旬,省科技厅、省畜牧办等部门在济南联合召开了一个“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会”,一种叫做DHI的技术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据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聂克平介绍,所谓DHI,就是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即定期对牛群中每头牛的泌乳量、乳蛋白率、干物质、乳脂率、体细胞数等20多项指标逐一测量登记,然后针对每头牛生产性能及体态方面的不足,制定营养“配方”,最终使奶牛群的整体生产性能不断提高。
作为我省承担此项技术课题的示范企业,佳宝乳业成为率先的受益者。“2002年实施DHI技术之前,企业奶牛养殖场平均单产水平不足5000公斤,与我省平均水平差不多,如今示范区内提升至8000公斤,已接近世界养牛技术发达国家的单产水平。”聂克平说。
在企业的帮助下,高官寨镇的一些奶牛饲养小区从一年前也开始尝试着推行这项DHI技术,并使奶牛产奶量有了很大提高。一个比较明显的好处是,许多奶农通过DHI测定及早发现了奶牛的隐性乳腺炎;而在此前,大量的奶牛因隐性乳腺炎没能及时得到治疗而极大地影响了产奶量。据不完全测算,仅此一项,就能使一头奶牛年产奶量增加约1000公斤,而花费仅有100多元。
如果一头牛年产奶量4000公斤,饲料的转化率仅略高于养猪;如果年产奶量达7000公斤,饲料转化率就是养猪的两倍。全省奶牛存栏量近50万头,每头牛即使只增产1000公斤,也够全省目前的奶类消费人群喝上4个多月。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200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