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欲成国际动物学会所在地
本报北京8月23日讯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中国科协副主席曾庆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以及国际动物学大会执委会主席John Buckeridge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向大会发来贺信。
路甬祥在贺信中说,动物学有着200多年的历史,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动物在宏观与微观、形态与结构以及遗传、发育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和器官,是人类取之不尽的仿生资源,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和深入挖掘。进入21世纪,仿生学正朝着微观、系统、智能、精细的方向发展。加强和重视仿生学的研究,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会主席陈宜瑜说,中国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以及动物克隆和转基因等新技术的出现,现代动物学研究在全球急剧升温,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力地推动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学科交流与合作。
据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介绍,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动物学家将出席本届大会,内容涉及动物进化、生殖发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20多个专题。大会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讨论成立国际动物学会,它是生物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目前尚没有一个二级以上学科的国际组织落户中国,我们要争取将该组织的办事机构设立在中国。 (记者潘锋)
信息来源:科学网 (200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