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殖池排污处理技术国内领先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赵法箴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赴广东湛江,对中联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技术”项目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项目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净化的综合处理技术,具有高效除氮,快速除污、应用成本低廉等显著特性。因此,在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的研究中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建议可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扩大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对虾养殖污水多数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一定程度上造成海域污染,破坏沿海生态平衡,影响养虾业自身的发展。2003年1月,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正式立项,资助中联公司“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技术项目”的研究的建设,旨在对养殖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以促进养殖业更加健康的发展。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占地20亩,于去年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转,日处理污水1200吨。
“养殖池排污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四级处理方式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首先是通过轮虫(一种很小的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吃掉,第二级是通过化学絮凝剂沉淀处理,三是通过反冲式物理过滤,四级是通过生物净化,通过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等。经过四级处理的虾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在海水遭受污染时,能够实现循环利用。
根据中联养殖公司高级工程师丁茂昌介绍,平均每公斤虾污水处理费为0.38元,对养虾的收益影响不大。而且,污水处理还收获轮虫等生物饵料和农用有机肥。特别是轮虫,是鱼苗、虾苗、蟹苗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优质开口饵料,此前湛江的育苗场所的轮虫只能从北方购进,每公斤的市场价达到40元。
今年第一季育虾,在湛江市养虾业60%的虾池失收的情况下,中联养殖公司同样获得了好收成,120亩虾池,总产142吨虾,平均亩产量1186公斤。丁茂昌说,这与他们采取的水循环系统处理有一定的关系。应用这套系统后,他们采取的是排污填水(每天排污6次,每次约1分钟)的方法更换虾池水,而不是大排大放,减少了虾池外来污染。(作者:余向东)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