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厦门人工繁殖出文昌鱼
  在自然界,文昌鱼幼体肉眼几乎看不到。至于文昌鱼如何繁殖、如何长大,人们更是知之甚少。厦门海洋三所方永强教授的实验室里近日有了刚刚出生20多天的文昌鱼幼体。   这是中国南部地区第一次人工繁殖出来的文昌鱼幼体,此前青岛已人工繁殖出少量。   方永强教授1979年开始从事文昌鱼研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文昌鱼研究专家之一。去年11月,方教授和福建省海洋研究所接受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联合开展“文昌鱼人工繁殖、放流技术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半年多时间,这项工作就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方教授说,人工繁殖的成功,只是文昌鱼资源增殖的第一步,如何让这些幼体“长大成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方永强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目前已掌握了文昌鱼自然产卵、受精、胚胎发育、人工催熟等方面的繁殖技术,也成功解决了幼体的饵料问题。目前正在对文昌鱼幼体的生长速度、消化特性、对水质的要求、病害及天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据介绍,他们力争在下半年实施第一次文昌鱼放流,明后年继续实施放流。预计培育和放流的文昌鱼幼苗数量在10万尾以上。待培育技术成熟后,文昌鱼有可能像养对虾那样进行人工养殖。   厦门被称为世界文昌鱼渔场,但最近几年,厦门的文昌鱼出现资源量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文昌鱼保护海区成为吊养牡蛎养殖区,牡蛎排泄物沉入海底,使海区底质改变,造成文昌鱼死亡或迁移。同时,前埔-黄厝等海区挖沙屡禁不止,使文昌鱼栖息地遭受破坏,屡有发生的电鱼事件,文昌鱼也未能幸免。   方永强教授说,要使文昌鱼这个“活化石”继续在厦门海域繁衍生息,除了继续加强管理和保护之外,还要走人工繁殖、幼体培育、放流这条路,只有这样,文昌鱼资源才能不断增殖。(作者:徐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