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动力不足 国际棉价难以走高
9月1日,12月合约收于53.91美分,较之前8月12日的低谷高出了10多美分。最初由投机平仓引发的8月末国际期价的持续上涨,使人们开始对价格前景作新的探讨。之前很多交易商和工厂都认为供需面上对价格并没有实际的支持,因此上涨不能持续,并预计很快将出现下跌。
期价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至少交易商获利回吐也会对价格有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本面的因素已经开始改变,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是天气。美国东南地区的土地湿度较大,风暴仍将继续,德州平原由于棉花已经进入成熟期,因此亟待晴朗天气,但预计降雨还会继续。中国方面,目前对产量的预测正在调整,这国内市场将有很大影响。中国东部天气状况不甚理想,从上周的报道看,一些地区的棉花棉铃脱落,生长滞后,预计单产将会下降。目前,业内人士认为棉花可能会出现减产,Cotlook对中国产量的预测低于630万吨(之前为640万吨)。
目前中国国内的供需状况是决定中国进口前景的重要因素,继而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印度的产量预测有所增加,虽然对中国的预测有所下调,但似乎不足以形成大的动力,此外,印度出于质量方面的考虑,预计进口量仍将保持稳定。
虽然基本面数据的一些改变对有一定价格支持,但毕竟有限,因为全球的大背景是--本年度产消差还在继续扩大。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