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系于科技进步
金秋九月,稻穗飘香。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稻米就是生命”国际稻米年的主题活动之一???“2004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9月10日在杂交水稻的故乡和发源地湖南省怀化市举行。来自中国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及国际知名人士等200多人,以“杂交水稻??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水稻是全世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现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种植。仅在亚洲就有20亿人从稻米及其副产品中摄取60%%?70%%的所需能量,在非洲,稻米是增长最快的粮食来源。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粮食安全问题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差;重点缺粮地区形势严峻;世界粮食可供量减少。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全球化加剧,对发展中国家隐藏着风险经济。
经济全球化在对世界粮食安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对世界粮食安全、特别是对广大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危机。当今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遗传科学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使发展中国家更处在竞争力薄弱的落后地位。这就是说,伴随着技术的变化和进步,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转变作保证,世界上贫困而不得温饱的人群将会被进一步抛在后面。
据介绍,从1996年到2000年,遭受严重干旱的国家已由28个增加到46个,加之水资源浪费导致土地退化,有4.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盐碱化。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8亿人营养不良,还有大量人口患有地方传染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多是小生产者,处于重重困境中,成为世界粮食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今世界上,特别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销售管理存在缺陷,流通效率不高,宏观调控不善,加之粮食市场功能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供应不及时等原因,致使大批贫困阶层居民无粮食安全保障。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与会专家认为: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的品质;加强科学研究和推广适用技术对满足未来粮食需求将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除了常规适用技术之外,现代生物科学、能源、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为贫困阶层提供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粮食安全水平,要加强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合作研究,加快杂交水稻育种及推广。此外,政府应给予小农业经营者和贫困者选择的机会,增加对扶贫性农业技术研究的投资,促进建立生态农业、挖掘传统农业的潜力;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必要的教育,普及农业和粮食科技、提高其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组织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到保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神圣事业中来。 (罗争鸣 徐兰山)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