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养羊业
  现状和发展趋势   1.养羊生产现状   养羊生产是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羊生产不仅为市场提供丰富的畜产品肉、毛、绒、皮、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有些产品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为国家换取外汇。不少农、牧民通过养羊脱贫致富,养羊生产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热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养羊业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农业年鉴(1996年)统计资料,我国绵山羊存栏数达2.77亿只,其中绵羊1.27亿只,山羊近1.5亿只。原毛产量27.7万吨,其中细羊毛11.2万吨,半细毛7.3万吨;山羊绒8482吨;羊肉201.5万吨。我国绵、山羊存栏数、羊肉产量和山羊绒产量居世界首位,绵、山羊存栏数量约占全世界16%,我国已成为羊绒产量居世界首位,绵、山羊存栏数量约占全世界16%,我国已成为世界养羊大国。但与养羊业发达国家相比,个体平均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低于世界平均生产水平,据中国畜牧杂志(1997年第二期)资料,世界绵羊平均净毛产量1.54公斤,澳大利亚、新西兰绵羊净毛产量平均4.47公斤和4.45公手,而我国仅有1.13公斤;屠宰羊的平均胴体重世界平均为15公斤,澳大利亚19公斤,美国30公斤,而我国只有12公斤。世界人均肉类占有量36.2公斤,其中羊肉1.8公斤,羊肉占肉类总量的5%左右;同期我国人均肉类43.4公斤,其中羊肉1.7公斤左右,羊肉占有量不足4%,不均羊肉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养羊生产现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养羊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养业生产与发达国家差距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也表明了我国发展养羊生产的潜力。   我国养羊生产与发达国家相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养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还没有很好推广应用,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优良品种覆盖率低等。   2.养羊生产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养羊生产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绵羊由毛用转向肉用,而肉用以羔羊肉生产炷。羊肉营养价值丰富,特别是羔羊肉,肉质鲜嫩,无膻味,胆固醇含量低。据测定,每公斤羔羊肉胆固醇含量为290毫克,而牛肉、猪肉每公斤含量高达750毫克,羔羊肉受到消费者欢迎。发达国家对羊内的消费主要是羔羊肉,我国羔羊肉生产近年来刚刚开始。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羊肉价格最高,据FAO(粮食展望1995年)资料,伦敦整只冷冻羔羊肉每吨2978美元,冷冻牛肉每吨2403美元,分割鸡每吨924美元;在马来西亚每公斤羔羊肉价格是分割鸡肉的3倍多;我国羊肉价格也略高于猪肉和牛肉,特别是我国南主沿海城市,羊肉价格更高一些,羊肉价格的上涨促进了养羊业发展,特别是肉羊生产发展很快。   绵羊存栏数量除亚、非国家外,欧洲和养羊发达国家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如澳大利亚由70年代的1.7亿只下降至目前1.2亿只左右,下降305左右。棉羊数量下降的主原因是近年来人造纤维增加和羊毛市场不景气。我国却有所不同,羊毛生产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羊毛生产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羊毛收入是牧区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细羊毛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在细羊毛生产方面,无论毛的产量和质量与国外养羊业发达国家相比利都有较大差距。如我国细毛羊个体平均剪毛量(污毛)不足3.5公斤,净毛率只有40%左右。我国年产净毛12万吨左右,而我国年需净毛约25万吨,国产毛自给率不足50%,其余部分需从国外进口。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我国进口羊毛31万吨左右,价值8.6亿美元,说明我国羊毛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国内市场羊毛不景气,一方面是羊毛价格偏低和国外羊毛大量进口;另一方面是我国羊毛质量较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当然也与目前国家在羊毛方面有关政策不完善,养羊生产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因此,解决当前我国羊毛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个体剪毛量,改善羊毛质量,并在适宜细羊毛生产的牧区和羊农半牧区发展羊毛生产,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繁荣民族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与绵羊生产相反,除欧洲外,山羊发展在世界上呈上升热头,特别是亚、非国家。我国山羊近年来发展很快,山羊存栏数量已超过绵羊。随着农区和我国南方养羊业兴起,山羊将会得到进一步发避孕药。1995年山东省粮棉同、山羊存栏数量4520.4万只,其中山羊只77.5%,江苏省养羊1273.9万只,其中山羊占95%左右。   在山羊生产,我国绒山羊在世界上独一独二,山羊绒及其制品占国际贸易的50%以上。世界上产绒量最高、羊绒品种最好的是我国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这种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应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目前我国绒山羊数量已达60000万只左右,产绒量8000多吨,但平均个体产绒量并不高,绒产量不家很大潜力,大量试验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和选育,是提高山羊绒产量最有效的途径。   绒山羊除适宜饲养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外,近年已向温暖带平原地区发展。一些地方利用绒山羊杂交改良当地山羊,使杂交后代在四季发情和一胎多羔基础上生产山羊绒,杂交二代产绒量一般可达250克以上。因此,在四季分明、年光照周期变化较大的平源农区发展绒肉兼用山羊是可行的。饲养绒山羊经济效益较好,是北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亚热带南方,应充分利用草山坡丰富的饲草资源,发展以生产羊肉为主的养羊业。   发展措施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在这辽阔的国土上,由于地形、纬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有40我个绵、山羊品种分布在从温带到热带的不同生态环境中。这些品种具有不同生产用途,各个品种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化学纤维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羊肉消费的增加,世界养羊业生产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养羊以生产羊毛为主转向以生产羊肉为主,这也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养羊业发展的趋势。但鉴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复杂和多样性,养羊业发展一定要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饲草资源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要件和适销对路的品种,切忌一哄而上,任何一个品种的生存和生产都有其生态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不能因某个品种在某个地区或某些生产性能上比较突出而盲目引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概括说来,我国通常划分为牧区和农区两大生态地域。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和西北高原,大致范围是从东北大兴安岭经河北坝上向西经阴山山脉、贺兰山斜贯西南,其北部和西北部为牧区,东南为农区。在农区中,秦岭、淮河心南为亚热带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地区。   1.牧区养羊   绵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牧区以及相邻的半农半牧区,这是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所决定的。绵羊适宜干旱、半干旱自然气候条件,喜食以禾本科为主的矮小禾草和杂类草,因此在干旱半干旱自然气候条件,应以发展绵羊为主。在发展棉羊生产中,应以肉毛生产并重,而不应单纯以单一生产方向而忽视另一产品,这是我国国情所决事实上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细羊毛生产不能自给,每年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羊肉市场行情看好,羊毛价格较低情况下不能忽略羊毛生产。   目前我国细毛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剪毛量低,净毛率不高,平均羊毛产量不仅远低于养羊业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细羊毛不能自给的情况下,收购价格偏低,因此,牧民对提高羊毛产量和羊毛质量的积极性不高。   牧区生态条件决定了必需发展以绵羊生产为主的养羊业。要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养羊生产方向必需走肉毛并重的道路,即在保证羊毛产量(包括羊毛质量)的同时,提高产肉性能,才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等单位1995年从德国引进肉用美利奴羊,与当地细毛羊杂交,其后代在保证羊毛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产肉性能有明显提高。有些地方仍以生产细羊毛为主,则需利用高产性能的种公羊加以改良提高,增加个体产毛量和净毛率。那些以饲养当地粗毛绵羊为主的地方,则应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与肉用品种杂交,提高其产肉性能。   适宜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饲养的细毛羊有中国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和东北细毛羊等。   在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根据其生态条件和草地资源适当发展一些山羊,特别是绒山羊是可行的。绒山羊管理粗放,羊绒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农牧民喜欢饲养。近年来由于草地退化和沙化,草地建设跟不上羊的数量发展,加剧了草地退化。但草地退化并非主要是山羊发展的结果,很大程度是人为管理造成的。因此一概而论山羊破坏生态是不公正的,也缺乏理论依据。当然由于山羊生存能力强,采食性广泛,在绵羊和其它家畜不能生存的情况下,山羊仍能生存。山羊为了生存加剧了草地退化,给人造成山羊破坏植被的误解。事实上,一定比例的绵、山羊混合放牧,对草地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都是有利的。适宜牧区、半农半牧区饲养的绒山羊品种主要有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这两个品种产绒量高,羊绒质最好,有较强的适应性。   总的说来,牧区在现有草地和饲料条件下,养羊生产不应过多强调增加存栏数,而应在提高生产性能和高品率上下功夫。在草地超载地区,则要限制和减少存栏数,做到以草定畜、草畜配套。   2.农区养羊   工我国农区广泛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横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差较大,因此在养羊布局及生产方向上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异,总的说来,农区山羊数量分布较多,这主要是我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气温高、雨量多和湿度大,绵羊不太适应这种潮湿环境。在亚热带南方,除杭嘉湖一带饲养湖羊外,其它绵羊品种分布很少。近年来湖南、四川和湖北一些亚热带山区相继引进一些细毛绵羊,但发展缓慢。山羊适应性广泛,无论黄淮海平原地区,还是亚热带山区都有分布。这种广泛分布也与山羊一年四季发情,一胎多羔有关。   适于农区养羊生产的品种较多。如适于黄淮海平原地区饲养的小尾寒羊,适于亚热带山区及平原饲养的马头山羊、隆林山羊、四川麻羊、南江黄新羊以及近年从国外引进的肉用波尔山羊等。从国外引进的肉用绵羊品种如萨福克羊、无角或有角陶塞特羊、夏洛来羊等也适于华北平原农区,用这些品种和当地棉羊杂交,可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农区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养羊生产力有很大潜力。   不论农区和牧区,要提高养羊生产水平,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应着重抓好以几几方面工作。   (1)优良品种 我国养羊生产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优良品种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和一些世界著名的绵、山羊品种。这些品种包括毛用和肉用,如澳洲美利奴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砟洛来羊、德克塞尔羊、波尔山羊和萨能奶山羊等。另外,我国也培育了一些地方优良品种,如辽宁城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小尾寒羊等。这些品种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本书第二章专门介绍了一些适于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向的优良品种,生产者应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用合适品种,直接利用或杂交改良,用优良品种逐步取代低性能的品种。当然这些优良品种需要良好饲养条件下才能发挥其生产潜力。   (2)饲养方式 我国传统的养羊方式是一年四季进行放牧。据陕西省榆林地区报道。当地养羊在自然放牧很少补饲的情况下,全年约有170多天的掉膘期,55天的恢复期,即每年约有2/3时间羊处于维持生长状态。另据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对绒山羊进行的试验表明,在山地放牧条件下,每天放牧7-8小时,并补饲100克玉米,从12月至第二年4月底,5个月放牧是时间羊群平均失重5公斤。在我国不论农区和牧区都明显存在着放牧地不足和饲草缺乏问题,特别是进入冬季后,牧草进入枯黄期,营养物质和消费率降低,纤维素增加。在这长达半年左右时间,羊仅权依靠放牧,不论牧草的质和量都不能满足羊的正常生长需要,甚至低于羊的维持水平,迫使羊不得不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来补偿,以维持其生命,这样轻者造成掉膘损失,重者发生死亡。形成了半年生长半年掉膘的恶性循环。这种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人力、饲料的无效消耗,也造成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要使农、牧区养羊摆脱半年生长半年掉膘的局面,必须广辟饲料来源,改变传统养羊方式,推广舍饲养羊。   舍饲养羊需要解决冬春饲草。牧区在夏秋牧草生长旺季、可以晒制干草。农区冬春饲草来源广泛,大部分作物秸秆、树叶都可作为羊的饲料。以作物秸秆为饲草,秸秆应做到适时收割,加工调制成颗粒或氨化。并在饲喂补充适量的能量、蛋白质、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就可以摆脱半年生长半年掉膘的局面。   (3)疫病防治整顿 不论农区还是牧区,我国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羊因病死亡,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特别是一些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更为突出,在疫病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第六章将详细介绍羊的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