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长寿稻研究取得突破
  一项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攻关的科研项目日前在安徽省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刻苦攻关,终于找到了影响种子寿命和稻谷陈化变质的关键基因,并育出了一种在贮存42个月后发芽率仍高达98.5%的水稻新品系皖鉴2090。  稻谷贮藏过程中陈化变质,以及由于贮藏造成的发芽率大幅下降是困扰水稻专家的世界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稻谷贮藏过程中陈化变质等造成的损失约占贮存量的5%,数量达百亿斤之巨!由种子贮藏造成的发芽率下降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解决这一难题,安徽省农科院早在1998年就在农业部和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农委的支持下开展了稻谷耐贮藏研究,并育出一批具有耐贮藏特性的水稻新品系。   负责稻谷耐贮藏项目的该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吴跃进博士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他说,目前延缓稻谷陈化通常是采用工程技术以改变储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然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仅此一项国家每年需花费数百亿元,而利用稻谷自身耐贮藏遗传特性则是延缓稻谷陈化变质的一条有效而经济的途径。   吴跃进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中发现,稻谷中脂肪的降解是影响稻谷陈化变质的主要因素。于是一种驱使稻种陈化变质的罪魁祸首??脂肪氧化酶进入了他们的研究视野。他们用自己开发研制的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专利技术,从云南、贵州以及国际水稻所的水稻种质中筛选出15份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通过离子束诱变、杂交、花药培养等方式对上述种质进行遗传改良,获得了一批水稻新品系。   今年5月初,当项目组人员对在室温、黑暗和通气条件下贮存了42个月的6个水稻品种样本进行种子发芽率试验后,惊奇地发现两种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的虫蛀率仅为5%。更让他们兴奋的是,一种名叫皖鉴2090的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在经历42个月常温贮藏后,发芽率几乎没有变化,仍保持在98.5%。而其他品种在储藏24个月后发芽率就降到24%以下,储藏42个月后发芽率则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