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枣市场三个缺口亟待填
2003年我国枣市场可以说货丰量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枣的总产量已从1980年的37.6万吨发展到2002年的120多万吨,品种也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上百种,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白金认为,枣的产量现在应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产量,但就现在的这个市场来讲,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潜力。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这个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枣树是我国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果树之一,鲜枣又是我国独有的果品,但是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和产量还占不到总量的50%,品种间发展极不平衡。从制干、鲜食、加工和观赏等不同用途品种的产量看,制干品种占总量的80%以上,比例过大。而鲜食枣中的优质品种如冬枣等,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栽培,应适当发展这样的品种。这就是枣市场的第一个缺口??优质鲜食枣。
此外,鲜枣采摘以后,需要及时地进行保鲜贮藏,南方像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区雨水多很容易发生腐烂,而北方像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秋冬季风沙大易风干,如不及时保鲜贮藏都会严重影响枣的商品性。目前,在我国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屋经过改造后,建成了常温的保鲜库,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鲜枣采摘后的保鲜贮藏问题。而且可以弥补市场淡季枣的供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所以进行保鲜存放就是枣市场的第二个缺口??保鲜贮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枣的需求将趋向多样化,不仅仅能够鲜食,还可作为观赏枣来发展。因为相对普通枣而言,观赏枣的栽培需要有专家的技术扶持,要求要高些,所以一般老百姓种的不多,目前市场上很难见到。例如像茶壶、像葫芦、像磨盘、像辣椒这些形态各异的观赏枣,是集观赏和鲜食于一体,可以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为满足人们对枣的多样化的要求,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路,发展特色枣。这就是第三个新缺口??新奇特枣。
找到了新缺口,也就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您在发展枣树生产的时候,还是先进行一下市场调查,不能过于盲目。
信息来源:泛珠三角农业经贸网 (2004-10-08)